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56个民族之间形成了一种怎样的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复习提问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9491949195419541984198420012001年份年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被载入宪法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法制化进程进程这些地方与其他省市有什么不同?思考:我国建立了哪几个自治区?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地位①我们这里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吗?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什么?③有何特点?((11)含义:)含义:各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聚居聚居的地方的地方国家的统一领导国家的统一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地位: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11))三三级级自治区自治区(5个)省一级省一级自治州自治州(30个)设区的市一级设区的市一级自治县自治县(旗)(120个)县一级县一级(2)双重地位既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又是国家统一领导下享有自治权的自治地方。思考: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200多个民族乡(镇),这些民族乡(镇)也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不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包括自治旗)三级。民族乡(镇)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党的机关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包括党的机关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2)双重地位:(3)双重职权:(1)含义:4、自治权的地位、含义、内容(1)地位: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2)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3)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立法自治权1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2345A、自治机关在国家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B、自治机关根据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有权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有权根据法律制定管理流动人口办法等。C、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D、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上级批准后生效。E、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事业。连连看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立法自治权这体现了西藏自治区的什么自治权?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35小时小时,比全国,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法定工作时间少55小时。小时。变通执行权这体现了西藏自治区的什么自治权?经济自治权这体现了西藏自治区的什么自治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