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D)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解析]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3.(2018·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C)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D)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宣统皇帝是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的,所以B项不正确。C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5.(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D)A.1911年北京B.1911年南京C.1912年北京D.1912年南京[解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故选D项。6.(2018·洛阳高一联考)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C)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初民国成立,建立共和政体,2月清帝被迫退位,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因此选C项。7.(2018·贵州学业水平测试)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D)A.总统B.总理C.法院D.国民全体[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8.(2018·临汾高一联考)某网友在网帖《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C)A.三权分立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民主共和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而制定的;根据所学知识,《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限制总统的权力。所以答案选C项。9.(2018·孝感高一联考)2018年3月11日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06周年纪念日,南京各界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纪念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这一里程碑。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D)A.它仿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B.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D.它建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