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之——理清一条主线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这个点其实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一个意愿,也是文章的关键所在。从这个点切入文本也就理清了文章的主线。但是这个点,有的直接明了,有的隐含文中。这就需要教师理清头绪,以备在课堂教学中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例如《草船借箭》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很多老师都是抓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解读文本。而王崧舟老师却慧眼独具,发现文中有十一个“诸葛亮说”,但只有一处的提示语是“诸葛亮笑着说”。诸葛亮为什么“笑”成了王老师教学全文的一个有力的切入点。也就是这一个“笑”成了贯穿全文的主线,因为诸葛亮的这一笑是在笑曹操的多疑而带给自己借箭的成功,这是讽刺的笑;是在笑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守信用,又顾全大局,这是宽慰的笑;是在笑周瑜心胸狭窄,不顾全大局,无容人之量,处处想算计别人,结果真正上当的还是周瑜自己,这是胜利的笑;笑自己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是自信的笑。而这些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恰好就是文章所要理解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