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2节的内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使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知道的大都是微生物对人类负面影响的比较多一些。为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在分析实例中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教学策略: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重点,可先让学生列举可以直接食用的微生物食品,然后列举应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加工方面的实例,如酵母菌与发酵、醋酸菌与酿醋、乳酸菌与制作酸奶等,再通过制作泡菜活动初步理解应用微生物制作食品的一般原理。关于微生物导致食品腐败或霉烂的知识,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则做相应的归纳和补充。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课件展示有关疾病的资料如艾滋病、菌痢。让同学们讨论,教师则启发学生从微生物代谢的角度,分析相关微生物的致病原因,区分传染性、非传染性和中毒性疾病,并组织学生讨论预防这些疾病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系。微生物与医药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可以让学生提前一周搜集有关抗生素方面的资料。课堂上教师最后归纳抗生素的由两类微生物产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的关系。2、了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能力目标:1、通过搜集有关抗生素药物的资料。培养学生动手搜集信息能力。2、通过对日常生物知识再现、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2、通过了解微生物导致食品腐败与微生物致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教法与学法:学生课前先自学、收集资料,课堂以讨论为主,教师则辅以展示、讲授等。课前准备:1、按四到六人一组把学生分组。2、搜集有关抗生素的药物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活动1、复习提问: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②微生物的生活有何特点?课件展示。2、总结导入: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以及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得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微生物作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同样,微生物与人类关系也十分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微生物是有益于人类的,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学生活动1、回顾上节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①代谢类型多:腐生、寄生、自养、固氮作用,代谢强度高;生长繁殖速度极快。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微生物与食品:教师活动1、有些微生物人类可直接食用,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后展示课件。2、有些微生物可用以食品加工,请阅读课本57页第2段。展示课件。解释: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把糖类分解成CO2和水,在蒸煮过程中CO2受热膨胀,于是馒头变松软;而在无氧的条件,把糖类分解成酒精和CO2,因此,在酿酒时,酒坛子要密封。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自制泡菜活动,了解:①制作材料学生活动1、思考、回答2、阅读、记忆理解酵母菌用以食品制作的原理及条件。3、讨论、思考、回答:①乳酸菌,来源不知道。②乳酸菌要分解糖类,才会产生②制作流程③注意事项组织学生阅读58页第一段,讨论、回答58页三个问题。解释:乳酸菌主要来源于用过的泡菜坛或料液中。4、指导学生阅读58页第2段,了解:①哪些微生物可使食品腐败,原理?②如何保存食品?展示枯草杆菌、根霉的图片。展示保存食品方法。乳酸。③保证无氧条件,乳酸菌才能分解糖类产生乳酸。4、阅读、思考、讨论、回答:①枯草杆菌、根霉、曲霉等。原理:微生物在上面大量生长繁殖,以致食品腐败。②放冰箱、加防腐剂、真空包装、高温消毒、晒干等。(三)微生物与疾病:教师活动1、人体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