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虾稻共作技术讲座课件VIP免费

农村虾稻共作技术讲座课件_第1页
1/22
农村虾稻共作技术讲座课件_第2页
2/22
农村虾稻共作技术讲座课件_第3页
3/22
虾稻共作技术讲座邓铁桥2015.10.11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1、稻田养虾概述12、四季红镇养虾现状23、虾稻共作技术要点3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11稻田养虾概述第第章章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认识小龙虾1、稻田养虾概述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关于稻田养虾稻田养殖(以下简称稻田养虾)起步于本世纪初,尤以湖北潜江为代表,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在克氏原螯虾几个主产省份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小龙虾主要养殖方式之一,形成了以稻虾连作、稻虾共作等为主的稻田养虾模式。1、稻田养虾概述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12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虾稻共作虾稻连作是指在稻田中种一季稻谷后养一茬小龙虾,如此循环的模式。虾稻连作主要养殖模式1、稻田养虾概述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22四季红镇养虾现状第第章章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四季红镇养虾背景及现状90年代:我镇位于洞庭湖中心,地势低洼,河道、沟港渠有水的地方就有小龙虾,早期小龙虾没人吃,个别用来做养甲鱼饲料。00年代:开始尝试养殖小龙虾,由于养殖成本大,售价低,效益不明显。10年代:2013年开始,外地人与先锋村农户开始“虾稻连作”,收益良好,14年迅速发展至近万亩,但有人赚钱,有的没有,主要原因就是受环境条件、技术、管理的影响。所以本次讲课也是与大家多多交流,政府提供一些支撑,为大家创收而努力!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33虾稻共作技术要点第第章章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虾稻共作3、虾稻共作技术要点“虾稻连作”模式:受持续低温阴雨气候的影响明显,在稻田到了排水整田、插秧时节,许多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不得不贱卖,这最终导致了养虾和种稻收成取舍的矛盾,效益大打折扣。“虾稻共作”模式:可更加有效的利用现有稻田资源,将水稻、水产两个农业产业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农药用量,达到水稻、水产品同步增产,养殖与种植收入持续增加之目的,从而实现“1+1=5”的良好效果,即:“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实际情况本课件以下技术以投放幼虾的“虾稻共作”模式为主讲解)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稻田选择虾种选择1、稻田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好、排灌方便。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33500m2(50亩)为一个单元为宜。2、虾种选择体色纯正、个体丰满度好、稚虾规格在0.8厘米以上,虾种3厘米左右,尽量不买野生龙虾苗。通过不同地方购种虾,防治近亲繁殖。3、虾稻共作技术要点环境条件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挖沟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ˉ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ˉ4m,沟深1mˉ1.5m0102田埂应高于田面0.6mˉ0.8m,顶部宽2mˉ3m。03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可用水泥瓦、防逃塑料膜制作,防逃网高40cm。04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筑埂防逃设施进排水设施3、虾稻共作技术要点稻田改造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3、虾稻共作技术要点种虾放养2、水草移植1、投虾每年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稻田应立即灌水,每667m2(亩)投放规格为1.0cm的幼虾1.5万尾~3.0万尾,投放幼虾养殖模式,经幼虾培育和成虾养殖两个阶段养成商品虾.3、施肥放虾前7-10天,施肥培水,基肥要足,禁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碳酸氢铵等。培育区内移植水草,水草包括沉水植物(菹草、眼子菜、轮叶黑藻等)和漂浮植物(水葫芦、水花生等)两部分,沉水植物面积应为培育池面积的50%~60%,漂浮植物面积应为培育池面积的40%~50%且用竹框固定。有稻茬的可只移植漂浮植物,供幼虾栖息、蜕壳、躲藏和摄食。四季红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3、虾稻共作技术要点幼虾投放要求2、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村虾稻共作技术讲座课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