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益阳市箴言中学2016年上学期高一期末物理综合练习题(二)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复习卷一1.在地球表面某高度处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得水平射程为s。在另一星球表面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抛出该小球,需将高度降低一半才可以获得相同的水平射程。忽略一切阻力。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g∶g′为()A.1∶2B.1∶2C.2∶1D.2∶12.有一星球的密度跟地球密度相同,但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的4倍,则该星球的质量将是地球质量的(忽略其自转影响)()A.14B.4倍C.16倍D.64倍3.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密度为()A.3πGT2g0-gg0B.3πGT2g0g0-gC.3πGT2D.3πGT2g0g4.据报道,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a倍,质量是地球的b倍。已知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T,引力常量为G。则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A.3πGT2B.π3T2C.3πbaGT2D.3πabGT25.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向心加速度变大C.线速度变大D.角速度变大6.设地球质量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是月球半径的4倍,若探测器甲绕地球和探测器乙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相同,则()A.甲与乙线速度之比为9∶2B.甲与乙线速度之比为1∶9C.甲与乙向心加速度之比为81∶1D.甲与乙运动周期之比为1∶17.美国宇航局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新的双星系统,命名为“开普勒-47”,该系统位于天鹅座内,距离地球大约5000光年。这一新的系统有一对互相围绕运行的恒星,运行周期为T,其中一颗大恒星的质量为M,另一颗小恒星质量只有大恒星质量的三分之一。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颗恒星的转动半径之比为1∶1B.两颗恒星的转动半径之比为1∶2C.两颗恒星相距3GMT23π2D.两颗恒星相距3GMT24π28.冥王星与其附近的另一星体“卡戎”可视为双星系统,质量比约为7∶1,两星体绕它们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此可知,冥王星绕O点运动的()A.轨道半径约为卡戎的17B.角速度大小约为卡戎的17C.线速度大小约为卡戎的7倍D.向心力大小约为卡戎的7倍9.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peg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peg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为1/20,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A.1/10B.1C.5D.1010.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a和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b到地心O的距离分别为r1、r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则()1221.vrAvr1122B.vrvr21221C.()vrvr21122C.()vrvr11.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1号”飞船内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一些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m,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A.0B.2()GMRhC.2()GMmRhD.2GMh12.如图,拉格朗日点L1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上,处在该点的物体在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与月球一起以相同的周期绕地球运动。据此,科学家设想在拉格朗日点L1建立空间站,使其与月球同周期绕地球运动。以1a、2a分别表示该空间站和月球向心加速度的大小,3a表示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231aaaB.213aaaC.312aaaD.321aaa13.(多选)P1、P2为相距遥远的两颗行星,距各自表面相同高度处各有一颗卫星S1、S2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纵坐标表示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物体到行星中心的距离r的平方,两条曲线分别表示P1、P2周围的a与r2的反比关系,它们左端点横坐标相同,则()A.P1的平均密度比P2的大B.P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P2的小C.S1的向心加速度比S2的大D.S1的公转周期比S2的大14.登上火星是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