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党校学员党性教育的薄弱环节及其改进设想◇莘小龙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党校应当成为学员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对学员进行党性教育、提高其党性修养,不仅是党校教学的重大任务之一,而且是党校教育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不断探索并切实加强和改进学员的党性教育,理应成为各级党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基层党校学员党性教育问题,谈谈笔者初步的思考。一、党性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基层党校在学员党性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来衡量,基层党校在开展学员党性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现就其主要表现作如下概述:(一)在党性教育进课堂方面。党性教育进党校课堂,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基层党校每年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次中,党性教育一般只能在主体班次长班中(学制为一个月及其以上的)做到进课堂,而这种长班的办班数量相当少;在为数众多的各种短期培训班次中(除了以入党积极分子为对象的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以外),由于学制短(一般为一周及其以下),再加上调训部门或者选送单位在培训内容考虑上往往以完成上级布置的教育培训任务,或者以业务工作开展需要为主,在与党校共同商议办班工作时,一般就不要求安排党性教育专题课程,而作为培训部门的党校也难以一定强求党性教育进党校课堂,这就使得“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①的规定不能真正全面落到实处。即使党性教育已经进入党校课堂,但对于不同类别的班次、不同层次的学员,从党性教育进党校课堂的内容到党性教育在党校课堂实施的方式方法,从党性教育的必读教材到党性教育的补充材料,从党性教育理论知识的讲解到党性教育情感的激发,从党性教育课堂情景的创设到党性教育课堂效果的评价,等等。一句话,如何做到党性教育进党校课堂,提高党性教育质量,这是值得基层党校进一步探索的重要课题。(二)在党性教育教学方式方面。“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②这是中央对党校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各级党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当说,基层党校在对学员进行党性教育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为提高党性教育质量不断进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基层党校在党性教育教学方式方面,由于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的制约,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加紧研究和切实改进的问题。一是习惯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的运用。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习惯于运用传统讲授方法,你讲我听,教师讲得辛苦,学员听得吃力,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可以说,党性教育更加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精彩讲解,问题情景的巧妙设置,有张有弛的节奏把握,积极思考、交流探讨的教学氛围营造,等等,这是确保党性教育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二是生搬硬套各种教学方法。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以为在党性教育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做,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既要考虑教育内容的实际需要、学员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学设施条件,又要考虑教师自身对各种教学方法把握运用的能力。三是案例式教学方法运用步履维艰。这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个方面是,案例教材建设跟不上。上级党校在党性教育案例教材的开发建设方面尚处于初创阶段,而基层党校在党性教育案例教材开发建设方面的能力又相当欠缺,有时只能临时突击,网上搜索,剪接粘贴成一个案例作为专题课程教材。另一个方面是,基层党校教师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能力总体上说还相当不足,常常只能是聘请地方纪监委等部门相关领导到党校讲讲党性党风方面的有关案例,这也算是一种没有办法的积极作为了。四是把外出考察当成现场体验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