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膏方临床应用拾萃膏方,是中医常用剂型之一。现在所称的“冬令膏方”,准确的说是“膏滋药方”,它秉承“治未病”思想,作为体虚者冬令调补之用。膏方不专与滋补,尚可调治太过与不及,故膏方除补益以外,诸如虚实夹杂,病后失调之顽症痼疾等,均能恰当地于滋补之中寓以调治而获良效。随着“辨体膏方”、“夏季膏方”、“冬病夏治膏方”及“四季膏方”的不断推出,给膏方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功能,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冬令膏方”。小儿膏方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临床应用日渐成熟,独具特色,已成为膏方应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儿膏方的特点小儿生理特点“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以有不宜过早服用补品之说,故文献中少有记载有关小儿膏方的内容。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再加上饮食不知自节,寒温不能自调,易感外邪,内伤饮食,导致疾病反复。80年代起,江、浙、沪等地将冬令膏方调补的方法引进儿科,用于扶正祛邪,强身健体。目前,通过膏方合理调补,增强小儿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已达成共识。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年龄越小越显著。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所以,小儿膏方不同于成人,组方亦有特殊之处。•根据“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膏方适用于年龄约在5周岁以上,体质虚弱及生长发育迟缓而无器质性疾病者,或者慢性病缓解期临床辨证属于虚证,或虚中夹实者:•反复呼吸道感染间歇期、哮喘缓解期、慢性鼻炎、营养不良、厌食症、遗尿症等。•如果是素膏,则适应症更为广泛,可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一种新剂型。小儿膏方的应用范围•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干果类•调味品•酒类小儿膏方组成•中药饮片•小儿膏方之药味比成人少,一般在20-30味左右。每味药的剂量是平时处方量的10-20倍,一料膏方饮片总剂量为2000-3000g左右。•细料药•即贵重药品之统称,一般另炖或另煎后兑入,或打粉后收膏时直接加入,以保证药效。小儿膏方常用的细料药不多,参类有红参、生晒参、西洋参等;动物类有羚羊角粉、蛤蚧粉、猴枣散等;植物类有川贝粉、三七粉、铁皮石斛、灵芝孢子粉等。•胶类•根据体质和疾病可选用阿胶、龟板胶、鳖甲胶、黄明胶、鹿角胶等,一般选用2种,少数用1种或3种。小儿膏方胶类用量宜小,或不用。一料膏方总用胶量为100-300g,内有伏痰、食积者,用100-150g即可,体虚无实邪无兼夹者可增至200-300g。•干果类•小儿膏方常选用药食两用果品,如红枣、黑枣、莲子、龙眼肉、芝麻、核桃肉、白果、桑葚子、赤小豆等,一般用2-4味。其中红枣、莲子、桑葚子几乎每人可用,夹实者,可减少剂量。龙眼肉用于气血不足者;核桃肉用于生长发育迟缓等肾虚者;白果常用于哮喘等痰饮咳喘之人。制作素膏时,可用枣泥、莲子泥、桑葚泥等代替胶类。•调味品•主要是糖类,如冰糖、红糖、饴糖、蜂蜜等,一般用1-2味。小儿膏方中胶类剂量偏小,为使膏方稠厚,糖类用量可稍大,其用量大多为200-400g,制作素膏时可用至600g。具有改善口感,治疗配伍和收膏之作用。气虚者宜用饴糖;阳虚者多用红糖;阴虚便秘者可用蜂蜜。•酒类•以陈年绍兴黄酒为佳,黄酒与胶的比例是1︰1。•膏方每方由2-4个成方组成,应病随证加减。•膏方所用药味多,需主次分明,配伍得当,组方严谨,补养为主,兼顾祛邪治病,达到扶正祛邪,补虚治病之功效。•膏方所用药物一般可分为•补益类、治疗类、辅助类。小儿膏方的配伍补益类•为膏方的主药,药味最多,可占到50%以上,根据药味总数和兼夹病证之轻重而变化。补益药包括补气药、养血药、滋阴药、温阳药等。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使用补益药时宜平和柔润,阴阳相济。•补气药•小儿“脾常不足,肺常不足”,临床上肺脾气虚最为常见。•常用党参、红参、生晒参、太子参、白术、黄芪、山药、米仁、扁豆、炙甘草等。•党参味甘性平,入肺脾两经,补脾养胃、润肺生津、补中益气;若气虚兼有阳虚者,可用红参补气温阳,兼有阴虚者,使用太子参益气养阴为妥;气虚明显者可用少量生晒参。人参味甘性温而燥,具有激素样作用和促性腺功能,10岁以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