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计划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镇在“十二五”期间,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突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全县的总体部署,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快速的良好态势。一、**镇基本情况党政班子成员16人(其中副科干部2人),行政编24人,事业编23人(其中分流人员7人),聘用人员16人。镇直机关17个。内设机构及主要职责(一)党政综合办公室。上传下达、文秘、会议和活动的组织、信息督查、来客接待、大院卫生、后勤保障、财产财务管理。(二)经济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乡村规划建设、土地使用、环境治理与保护,工农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深入农村改革,市场监管、财政税收等。(三)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教育卫生、民族宗教、文化旅游、科技发展,阳光工程、精神文明建设。(四)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来信来访、安全生产,排查调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二、**镇基本概况位于**县西部,詹凯公路穿镇而过,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9公里,交通方便,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毗邻六个乡镇,东邻圩上桥镇,南毗马圩镇,西连临川的唱凯、云山两镇,北靠XX县区的下埠乡、衙前镇,是**县“西大门户”。总面积8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870.8公顷,其中:水田1585.5公顷,旱田285.3公顷。山林面积4495.3公顷,森林覆盖率48%。下辖第1页共10页10个村委会,119个村小组,1个居委会,6954户,总人口31375人,其中非农人口176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8‰。三、“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1、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镇坚持以项目增效益的战略,通过政策推动、市场驱动、产业拉动、典型带动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促进经济总量持续较快增长。201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4578万元,比2011年增长2.63倍,年均增长32.7%;财政收入达到1993万元,比2011年增长7.6倍;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的1.9亿元增长到3.502亿元,增幅11.3%;财政收入由2011年的892.88万元增长到1993万元,增幅1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7806元增长到10580元,增幅10%;其他各项指标也大幅攀升。2、镇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五年来,先后投资建设2860万元南环路,900万元小学整体搬迁,320万元中学整体提升改造,580万元自来水厂,60万元垃圾焚烧处理中心,480万元改扩建敬老院,300万元文化体育广场,460万元集镇街道改造,160万元派出所,120万元文化活动中心,40万元农技大楼,40万元计生大楼改造,1290万元万亩园田化,85万元教师周转房。3、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合理安排抓好科技示范户培训、农业政策宣传及农技指导和咨询工作。五年来,以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为抓手,以各类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产业基地:生猪、红薯、肉鸡、油茶和药材。一是以万羽养鸡大户为龙头,支持养殖小区建设,带动全镇养殖产业的发展。2015年,万羽养鸡大户7个,养殖鸡17.6万羽,上市肉鸡12.5万羽,生态养鸡小区28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0%。二是以生猪屠宰场及活畜交易市场为平台,大力发展生猪产业。五年来,年均生猪饲养、出栏、存栏量分别为12.8、4.8、2.9万头。目前,5000头养殖大户3个,生态养猪小区32个。三是以种植基地为依托,不断扩大木薯、葛根种植辐射面积。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思路,抓好油茶、白花蛇舌草等新品种繁育推广项目。全镇现有油茶3000亩和药第2页共10页材1000亩。四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实施小(一)、(二)型及山塘水库的大坝除险加固、溢洪道的拓宽和水库设施及渠道清淤工作,五年共维修除险加固水库20座,新建山塘水库2座,完成渠道衬砌20.3公里和主干渠道清淤58.6公里,投资20、28.6万元完成**村胡家、幕塘村院前水闸建设,投资20万元完成东观村新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