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头饰和帽子(上)教学内容头饰和帽子(上)课型新授上课时间课前分析:头饰是人们用于头部的一种装饰,帽子则结合实用和装饰两种功能,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两个有区别的领域,但既然课题是“头饰和帽子”,那么,我们必须要找到两者的共同点、共通点。这个点就是两者所共有的艺术性、形式美感。从这一点而言,编者这样的命题,同时还强调了美术的学科特点:从“头部装饰”的角度,以美术的视角,去欣赏、理解各种帽子、头饰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通过造型、色彩、材料体会各种美术语言的表达魅力。至于帽子的结构、功能这一系列的知识则可以笔墨淡化一点,尽管新课程改革更注重文化的渗透和知识的整合,但是,我们必须从教材出发,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编者的意图,仔细把握文化、技能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在课堂中的比例与尺度,以避免出现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现象。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曾一度失去平衡的一个显著问题。头饰和帽子大家都很熟悉,它们的造型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本课主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头饰、帽子入手,通过欣赏、比较、游戏、示范、创作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各种头饰、帽子的风格特色和文化习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最后让学生大胆设计自己喜爱且富有个性的头饰和帽子形象,这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让学生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的理念。“头饰和帽子”分为两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在本课时中所展示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各民族、各地区的帽子与头饰,风格各异,堪称典范。豪华如中国古代黄金皇冠,浮龙凸凤,做工精致华美;精美如中国戏剧中的头饰与花帽,绚丽的色彩、缤纷的造型,在舞台灯光下摇曳生姿;少数民族的头饰,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与风情,材质自然丰富,色彩真实强烈,一如他们的民族一样自由奔放;古代罗马的头盔则有强烈的功能特色,结构严谨,材质坚硬,整体风格结实硬朗,是集造型、功能、材质为一体的经典代表;而非洲土著的头饰和帽子,则以其特有的材质、夸张的造型语言给人带来异域风情的震撼……所有图片所传递给我们的语言,只有一个字“美”。——这与课题所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美,才是美术课的本质,也是本课的第一个关键词。这一关键词决定了第1课时的重点是欣赏、领悟、表现。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从造型、材质、风格等方面欣赏、比较古今中外富有特色的头饰和帽子,了解其文化习俗和风格特色,感受不同的造型风格和魅力,学会用绘画方式表现头饰和帽子。2、操作目标:通过想象、夸张等方法用绘画手法来设计表现各种有趣的富有创意的头饰和帽子。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艺术之美,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头饰和帽子的知识,感受它们的形式美和装饰风格,设计富有创意个性化的头饰和帽子。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富有创意个性化的头饰和帽子。问题设计:欣赏一组中国各民族特色的头饰和帽子,感受其材料、造型、色彩、装饰的不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数件头饰和帽子实物、范作等。学生准备:彩笔,每人自带一顶帽子,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等。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小客人,想见吗?(学生答:想见。)师:下面有请两位小客人闪亮登场!(随着音乐的节奏,教室里出现两位头戴帽子、头饰的小朋友向大家款款走来,展示他们的风采。)师:这两位小客人头上戴的是什么?生:一顶花帽和卡通头饰。学生观察,好奇不已,兴趣盎然。这时教师揭示课题:头饰和帽子(上)。二、初步感知,尝试练习师:课前大家都带来了帽子或头饰,现在同学们把它戴起来,彼此欣赏一下,并说说你的头饰、帽子的特色。生1:我带的是遮阳帽,帽檐比较大是遮阳光用的。生2:我带的是棉帽,冬天用来保暖的。生3:我带的是新疆帽,是旅游时买的,上面的珠子非常漂亮,颜色挺鲜艳的。生4:这个红红的圣诞老人帽,是在圣诞节用的。……师:同学们,这些生活中的头饰、帽子有着不同的功能,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使用。你们能用笔简单地把它勾画出来吗?两分钟后学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