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脊髓)参与下,动物和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完成一次反射必须依次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否则不能称为反射。(1)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树突)部分,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动物或人的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接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2)传入神经:传导兴奋,传入(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4)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5)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轴突末端)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功能,作出应答反应。(肌肉收缩或舒张,腺体分泌或不分泌)3、实例:(1)膝跳反射:2个神经元,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传入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缩手反射:3个神经元,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传出神经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1、神经元的功能:(1)产生、传导兴奋;产生、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兴奋(2)某些神经元可以分泌激素2、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结构图神经元模式图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原理和过程(1)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实验过程:在图示神经的左侧一端给予刺激时,指针变化→→→→实验结论: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①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膜外Na+多,膜内K+多,K+外流)②奋状态(受到刺激后):外负内正(Na+大量内流)注:(1)实现静息状态时的膜内K+多,膜外Na+多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2)静息状态时K+的外流,以及形成动作电位时的Na+内流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3)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向外排出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局部电流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树突胞体轴突(神经纤维)轴突末端已经兴奋的部位又不断地依次恢复原先的电位(外正内负)过程归纳: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刺激(刺激部位)兴奋(相邻部位)兴奋(下一个相邻部位)兴奋特点:双向传导,速度快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2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3突触:突触小体可以和其他的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4突触的结构:突触前后膜都是细胞膜,突触间隙是是组织液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6兴奋传导过程:递质递质递质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特点:单向性速度慢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模式图:8比较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间的传递信号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传导速度快慢传导反向双向单向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突触小泡释放递质9突触间传递信号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注:(1)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2)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过程,需线粒体放能(3)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具有特异性(4)若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后使阳离子内流(外负内正),则此递质为兴奋性递质;若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后使阴离子内流(外正内负),则此递质为抑制性递质。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作用: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通过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可以知道: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S区:运动性失语症,不会讲话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听不懂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