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习惯促终身发展顺义区明德小学黄雅杰好的习惯促终身发展我一毕业就当上了一年级班主任,刚开始面对那一张张幼稚的脸,真不知道从何入手来教他们。可是不教会孩子知识,怎么向家长交代。平时多听课,多看书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或者和老教师一起备课。备完课之后先听老教师上课,自己再上。可是就是不理想。经过这些年在低年级段的教学,深刻知道要想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那么孩子就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低年级小朋友该从扎扎实实抓养成教育做起。同时还需要老师嘴勤、腿勤、手勤、甚至还要耳聪目明。我把自己这几年的收获说一说: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的毕业,来到小学。幼儿园随意性大以活动,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能够学会当然很好,学不会也没关系。进入小学就不一样,课程门类比较多,各科多有各科的要求。每天讲的知识都要学会。学生会一时之间不能适应,同时习惯中有很多的“该”与“不该”都会让他们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要想学好知识,就要有好的习惯。我就编了一些儿歌。例如:要写好字就要有好的坐姿,于是我就编了儿歌:脚放平,身坐直,头摆正。学写字要记住:1、头摆正,身坐直脚放平;2握笔姿势儿歌: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3、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身离课桌一拳,写字要漂亮。等等的儿歌,每次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让他们背一背有关的儿歌。可是孩子的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常常会不一致。即使他们了解并熟记了各种规范和要求,而且知道应该按照规范和要求来做,但是在实际操作时仍旧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冒头,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抓苗头,强化常规训练。老师还要时刻示范和讲解。一、示范的力量促行为规范低年级孩子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一年级孩子,有时老师不示范就用嘴来说,孩子们不理解也做不好。就拿课下注意什么来说吧。我告诉孩子们在楼内不许追跑到闹、不许大声说话要靠右行。说完之后我说:“下课休息一会儿看看谁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我就站在楼道内看着他们,我看到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说话,声音特别的大。我走过去对他说:“老师告诉你们在楼道内应该怎样说话。”“小声说话呀。我没有大声说话呀。”小眼睛无奈的看着我。我说:“你这样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小声说话就是你们两个能听到就可以了。”我趴在她的耳边小声的说:“你刚才去哪里了。”她也趴在耳边说:“我去外边看看。”我接着说:“这就叫小声说话。”她笑着说:“知道了。”课上我让她和我一起给班上所有的孩子做了示范,之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小声说话是怎么一回事了。靠右行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也不简单,如果只让他们看图片和视频不做示范讲解完之后他们不会做。课下我看到有的孩子没有靠右行,而是在楼道的中间走对他们说:“老师刚才是怎么说的?”“在楼道内要靠右行。”孩子们说。“那你们是靠右行了吗?”“是呀。”我把所有的孩子都叫到楼道内让他们看着我是怎样走的,我边走边说:“从楼道出去时靠窗户那边走,走时要离窗户最近的那块方砖,不要出那块方砖,现在和老师一起走。回来时走靠墙的那块方砖,也不要出方砖。”孩子们这才会靠右行走直线了。有时我会找一些做的对的和不对的例子让孩子们看看说说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如:站,要求孩子们抬头挺胸,身体站直,手放两边,贴紧裤线。我就找做的好的孩子示范,在让孩子们看一看做的不好的,错在哪了?还有好多小事老师看着简单,心想:就这么简单的是孩子们还不会说说得了可是孩子们小他们有时就不理解,我们老师就要给他们做示范。例如:读书、站对等等我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二、评价的力量促行为规范由于小学与幼儿园不同,开始布置一些作业,这就要求学生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做作业的意识,那就得通过各种途径让他们形成这个意识。这需要引进激励机制,能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如开展“比一比,赛一赛,谁的八个一做得好。”的活动,将那些按照要求做,每周评一次看谁的分数高就凭他为全能小标兵。其次,看谁单项做得好就凭他为单项标兵并且告诉其他小朋友,这是他们上课时能认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