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准文本的语言训练点安阳市三官庙小学平丹丹这一阶段的网络培训,从看专家视频到互动平台的探讨,从具体课例到专题讨论,我和各位学员的认真对待,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对吴教授的“阅读是意化的过程,语言是同化的过程,先要把规范的语词句子内化,然后再外化为自己的言语”这句话感受更深。结合这一段的学习收获,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文本的语言训练点。一、抓住教材中语言空白点进行补白训练。文本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甚至每一个句子中都有未写出的地方。读者把文本作为自己的对象,在对象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的东西注入到文本的描写之中去,使原本只是符合抽象物的文本变得具体了。文字描写中空白、省略、模糊和模棱两可之处,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活动过程中,被填补、补充、清晰化和明确化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里的两个“看”就可以作为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落脚点,让学生想象鸟儿的内心世界。二、根据文本结构特点、突出写法,找训练点。有些文章在谋篇布局、段落安排、构段方式上有着鲜明的特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如《颐和园》一课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习作者反衬的写法。1、例证辨认认识反衬写法的好处。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重在写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读文感受、交流。2、规则概括让学生找同类文章进一步感受反衬的写法。如贾平凹的《丑石》,《丑菊》等。3、实践运用尝试用反衬的方法写文章。如《憨爸爸》《傻哥哥》等。《长城》一课作者由长城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这种联想的写法值得孩子们学习。我设计了以下练习:看着作业本上一个个鲜红的对号、错号,看着作文本上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我不由地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庆节我去洹园看菊花展,欣赏着一盆盆色泽艳丽的菊花,一个个由菊花组成的奇特造型,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习教材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式训练不少课文文质兼美,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使文章更优美生动。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继而寻求写作中可供借鉴的突出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第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体会“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句话所运用的比较手法后,继而引导学生体会“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中排比句式的妙用。然后让学生观看九寨沟录像后,出示句式:我听说过---------------的壶口瀑布,看见过-------------的庐山瀑布,游览过----------------------的黄果山瀑布,却从没看见过九寨沟冬天的瀑布。九寨沟的瀑布真----------啊,-----------------;九寨沟的瀑布真-----------啊-----------------;九寨沟的瀑布真-----------啊,------------------。有了语文教材这个例子,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于是一段段精彩的段落呼之欲出。如“我听说过惊涛骇浪的壶口瀑布,看见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游览过雄浑瑰丽的黄果树瀑布,却从没看见过九寨沟冬天的瀑布。九寨沟的瀑布真纯啊,纯得找不到一丝斑点;九寨沟的瀑布真奇啊,一个个冰条如洁白的竹笋;九寨沟的瀑布真静啊,湖水冰冻了,岩石冰冻了,连空气似乎都冰冻了。”这正是由于教师深度挖掘了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有效地借鉴了修辞手法。五、古诗改写,丰富语言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言简意赅,意境深远。通过古诗的改写,我们可以使语言更为生动、形象、丰富。如《过故人庄》《送元二使安西》等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