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了解语言赏析题的题型。掌握语言赏析题的解题技巧。学会赏析语句语段。中考题回放:19.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2009连云港)《母亲》20.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2010年连云港市)《母亲石》9.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3分)(2013河北省)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连一阵风都能刮垮,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中考题回放:6.文章第二段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请你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4分)《钓虾》19.选文语言清新质朴,含义丰富。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4分)《守候一株水仙》(1)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品味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19.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母亲》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20.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母亲石》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答案】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1分)传神地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1分),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1分)。【答案】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共3点,每点1分。意对即可)赏析记叙文语言的技巧赏析角度╃表达效果词╃内容情感1.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3.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穿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思考:赏析时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要把握赏析语言的切入点:(1)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修饰语,看出事物的什么性质。(2)着眼语句所用的修辞,体味事物特征或传达的感情。(3)着眼于景物描写的角度或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其表达作用。(4)抓住语段采用的写法,分析语段所写内容表达的情感。20.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2010年连云港市)《母亲石》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划线句子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蜿蜒曲折”“彩云”写出了描写对象的什么特点?由“刺”字你体会到什么?【答案】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检测提升从下面语段中任选一个进行赏析。我从柴堆里选了一根最直的小竹竿,砍去了旁枝和丫杈,在煤油灯上把弯曲的竹节炙直了,拴上一截线。从屋角里找出鸡毛来,扯去了管旁的细毛,把鸡毛管剪成几分长的五截,穿在线上,加上小小的锡块,用铜丝捻成小钩,钓竿就成功了。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我走近窗台,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