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六政〔2009〕6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皖政〔2009〕93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规范预算编制,增强财政分配的科学性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在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制度,将部门所有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全面推行部门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和政府统筹专项支出预算相结合,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严格分开的预算编制方式。完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办法,健全预算定额标准体系,规范项目预算申报和审核程序,推进绩效预算编制改革,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完善“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建立预算编制论证、重大项目听证制度。推进政府预算公开,不断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加强综合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加大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力度,预算内外资金统一供给口径和标准。对部门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安排支出后形成的结余,一律编入下年预算,统筹使用。细化支出预算编制,人员支出严格按规定核定到人;公用支出实行分类分项,定额供给,细化到“目”级科目;项目支出落实到实施部门,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完成时限,实行滚动管理。二、健全征管机制,增强财政收入增长的稳定性健全收入征管协作机制。完善财税库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财税形势,保持收入均衡入库。严格税收预算级次管理,完善财政、税务、工商、招商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六安城区企业税收预算级次进行清理确认,严格按预算管理级次组织税收入库。健全协税护税机制,明确代征代扣、审批发证部门协税责任和义务,实行税收征管、协税护税、审批发证等部门业务经费与收入征管实绩挂钩考核。加强税源调查和监控。建立税源调查制度,按季开展税源调查和统计分析,科学预测税收增减变化因素,适时调整征管重点。建立重点行业、企业和纳税户经营动态监控体系,掌握重点税源动向。按季开展纳税评估,加强纳税评议,堵塞跑冒滴漏。全面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2010年底前,全面实行企业税收收入电子缴库。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模式,定期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出让、使用和国有资产、资源经营收益管理,加大城市公共资源拍卖、转让、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力度。规范非税收入入库管理,全面取消部门、单位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过渡户,对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直接缴交财政专户,纳入国库管理。三、完善政策功能,增强财政资金的导向性突出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大力支持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大对重点产业和行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改进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充分运用财政贴息、贷款担保、资本金注入、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本金注入力度,提升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机构、工业投融资机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构、村镇银行和民间合作组织的担保和融资能力。发挥政府公存资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投放。完善企业贷款贴息、担保保费补贴制度,扩大财政补贴范围。四、严格支出管理,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性全面清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开展财政供给单位和财政供给人员清理登记和确认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供给方式改革,对提供非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部门单位,用3年时间逐步退出财政供给范围。大力压缩会议、接待、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