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本书与一席话VIP免费

一本书与一席话_第1页
1/2
一本书与一席话_第2页
2/2
一本书与一席话rdtly发表于2009-9-2422:59:00一本书是美国人写的,一席话是一个中国洋人(获得美国国籍的中国人)说的。前一段时期开始看美国人写的《不抱怨的世界》(鲍温,陕西师大出版社),这是一本认为“优秀的人都不抱怨”的书,以为每一个人都要从抱怨中解脱出来,正确地面对一切,最终会取得成功。作者鲍温发起了一场“不抱怨运动”(1.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3.如此交替更换,直到养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4.坚持下去。平均的成功时间是4~8个月。)他坚持认为对生活不抱怨,用积极态度面,自然也会成为快乐的人。一直想把这本书介绍给大家,总担心人们不接受,还会受到“站着说话”之诟。今天,会见美国南加州社团联席会副主席(还有一长串头衔)王希萌先生,他在与如东高中学生对话时,有一句话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在美国,不是以你自己的感觉来评判自己优秀与否的,而是要看别人对你的认可和评价情况,如果别人认为你不可爱,认为你不行,那就要检查和反省自己是否有不对的地方。王先生是浙江人,曾就读过中国科大、南大和北大,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一定是很大的,中国知识分子常常“怀才不遇”,常常抱怨“不为人知”、“世道不公”。现在将美国佬写的书和中国洋人(在外定居或取得国籍的人)王先生的话联系起来,有了一吐为快的感觉。真的,我们常常被抱怨所包围,没有一件是称心的:工资没有别人高,孩子没有别家优,工作没有别人好,环境不能提供发展的机会,同事不把我放在眼里,所以心里那个“累”啊!一直在沉重和压抑中生活,“累”而且是“心累”几乎成了许多人挥之不去的“痛”。还有就是“烦”,看不惯周围的一切,对一切新的东西持怀疑的态度,或者抱怨“让人无处适从”,这种人很难创造好的成绩,往往都是否定一切,最终在否定一切的过程中埋没了自己。就以当下“规范办学行为”为例。这是一件很难做的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碰到了很难解决的困难,新问题源源不断,来自不同方面的议论和压力,让自己不知所措。于是这时候抱怨就产生了。有的责怪上级不实际,有的责怪领导不理解,有的责怪措施不配套,有的责怪教师不会变,可以说都是“怨声一片”。也正因为此,老想着打擦边球,老想着能否侥幸取胜,老想着“过些天就会恢复”,而不是积极对待,想法改进。其实抱怨是最消耗能量、最伤害精神的无益举动。抱怨自己的人可以学着改变自己,抱怨环境的可以试着改变环境,抱怨难办的事情可以试着去学会破解,假如我们以这种心态去对待一切,情况一定会改变。世界上的一切无非是对人、对事、对环境,对人无非包括对你对我对他,对事无非是你的事我的事公家的事,对环境无非是一种固定的社会关系的相容程度,这些都取决于自己。不埋怨,就会认真审视自己,时时思考“别人认可我么”,刻刻考虑“怎样被这个社会所接纳”,对所遇到的难题“想个什么办法去解决”,那么无论是我们推行的教育新政,还是我们自己的个人遭遇,都会出现新的气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本书与一席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