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球公转1、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2、地球公转周期•大约一年3、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4、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黄赤交角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是地心与日心太阳直射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在太阳直射点上,阳光在太阳直射点上,阳光垂直照射,时间是正午垂直照射,时间是正午1122时。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春分日—3月21日夏至日—6月22日秋分日—9月23日冬至日—12月22日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昼夜长短的变化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昼长都是12小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春、秋分日)NS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就昼变短夜变长,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短。小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长夜短是夏半年昼短夜长是冬半年昼最长夜最短昼最长夜最短昼渐长夜渐短昼渐短夜渐长昼渐短夜渐长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的概念地面太阳光线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一天中的最大值(各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地面冬至春分南通正午影子与太阳高度的关系规律夏至春分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夏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物体正午影子逐渐变长,到冬至影子变得最长冬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物体秋分(4)、四季更替四季形成的原因四季形成的原因地地球球公公转转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动昼夜长昼夜长短变化短变化正午太正午太阳高度阳高度变化变化四季更替四季更替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季节变化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2)气候四季侯温>22℃夏季侯温<10℃冬季凡立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以这些天文现象作为划分依据的四季就属天文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北半球春季:9、10、11月夏季:12、1、2月秋季:3、4、5月冬季:6、7、8月南半球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热带热带南温带南温带北温带北温带北寒带北寒带南寒带23.5°N23.5°S66.5°N66.5°S南寒带天文特征气候特征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四季分明终年严寒终年严寒(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