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负载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承担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责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语文学科独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在学生成长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也反衬出语文教师的无比重要性。让语文课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精彩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激情,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教学境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主要是学生,关键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就分误入歧途。语文课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文化基础课,但语文课堂也往往比较枯糙乏味。所以教师应从根本上更新观念,明确责任,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否则,即使教学方式很新颖,学生也不会积极配合教师,教师仍不能对学生产生感召力。最近,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语文课时,并不像以往那样开宗明义讲课文,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一天,我到市医院内科门诊,正巧我校几名医士班实习生在这里实习。这时,进来一位年轻患者,有位实习生很热情地问道:“你看什么?”“我看病!”患者不高兴地回答。这位实习生并没在意,又问:“你怎么了?”“我发烧。”“体温多少度?”“不知道。”“不知道多少度怎么知道是发烧?”这位实习生因语言不准确引起了患者不满,造成了僵局,影响了诊治工作。虽然学习语文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医用语言,但医用语言的准确恰当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的。这样一来,使学生明白语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