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用人要求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马珣任紫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08贸经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我国经济也在平稳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行业企业划分日渐详细,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但是社会上却出现了企业录不到合适人,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岗位的现象,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自身素质和企业用人标准的现实状况,找出二者间差异,试提出解决这种现状的方案。关键词:企业用人要求大学生素质差异研究一、北京市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10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有630多万人,创历史新高,如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学生,2011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700万人,总体上讲,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北京市2010年毕业生是21万多人,2011年大约是22万人。根据全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结合北京毕业生人数和北京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现状来看,北京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同样不容乐观,就业也是北京各高校毕业生的一个焦点话题。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需要一分为二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正如北京利源公司的一位招聘主管所说:“大学生就业难,从某些方面来说不完全是大学生供过于求,很多企业实际上非常需要新人,但是在招聘时却找不到理想的大学生。”针对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岗位,而企业又招不到理想人才的这一现象,我们小组进行了调查、访问,试图探索一下企业和大学生之间如何才能实现对接,希望通过调查研究能够提出一些我们的对策和建议。二、企业用人要求及条件1、企业选录人才标准的共同点--做人比做事情更重要根据我们的《企业调查问卷表明》,如今80%的企业的应聘标准为:重视学历和技能,但不唯学历和技能。在学历和技能之余,“品德”成为了多数企业应聘的首选因素。前面提到的北京利源公司的招聘主管还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可以再学习和培训的,但是品行却是无法改变的。常言道:“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因此,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做到“德”(指能够把工作做好的保证)与“才”(指完成工作的智慧和能力)兼备,才是企业录用员工时最看重的因素。前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首任院长李开复在《致给大学生的一封信》中也曾多次强调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同样,在我们的企业调查问卷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对道2德素质的要求是每个企业所共同追求的用人准则。而在我们的《大学生调查问卷》中发现:只有14.5%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品德”会对求职有帮助。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看来,专业能力(占49.2%)、沟通能力(占43.2%)、适应能力(占41.4%)、心理素质(占32.6%)和组织能力(占15.8%)才是找工作的必备素质。2、企业选录人才标准的侧重点—社会实践经验在我们的《企业调查问卷》中,有将近89%的企业强调需要雇佣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现在的企业需要各方面经验俱佳的人才,应届毕业生对社会经验的欠缺往往是被企业录用的致命伤。在调查必胜客店的一位招聘人员时,他曾提到:大部分毕业生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没有达到令他们满意的效果,因为在工作岗位中经常会遇到假币识别、商品失窃、顾客纠纷等状况,应届毕业生对于这些一般都没有概念,觉得社会很美好,警惕性很差,很容易上当受骗或遇事处理不当。因此,这是企业不喜欢录用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的重要原因。3、企业选录人才标准的关注点—软实力比硬实力更有优势在我们对《企业调查问卷》中,有45.3%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应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如今大多数企业已经走出了过分看重文凭与实力这样一个误区的时代。现在一般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除了会对人才的专业类别进行筛选外,还会选择一定的题目,和应聘者进行沟通,以了解应届生的思想境界,语言表达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察言观色能力,和群能力等综合能力。在众多软实力中,招聘者着重看待的就是创新能力,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企业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在一些企业看来,这些软实力或许比专业技能等硬实力要更加重要。4、企业对选录人才标准的看重点---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企业的调查问卷》中,有52%的招聘者认为大学生缺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