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80后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到来,市场对高素质的专业母婴护理工作者需求与越来越大。中国母婴产业是一种巨大并且增加率极高的市场。据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统计公示,中国0-3岁的婴幼儿累计7000万,而每年有约2500万个“婴儿“在中国出生,其中用月嫂的客户占据新生儿的10%左右,也就是每年全国需要“月嫂“的数量大概在250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但是整个“母婴护理”行业现状不容乐观,现在“家政”公司提供的“月嫂”服务引发的与雇主之间的矛盾不时见诸报端。概括地讲,总体状况是,市场对服务人员需求很大、待遇越来越高,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年纪都较大、专业性很差、服务意识局限性。根据有关报道的抽样调查显示,月嫂中,拥有专科学历的局限性1%,45%的月嫂仅有小学文化,接受过专业系统母婴护理培训的月嫂仅有一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月嫂们获得的丰厚薪酬。北京市场为例,一种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月嫂”月工资都在4000以上。即便如此,诸多家庭还是硬着头皮排队预约月嫂服务。但是,家庭服务人员在享有相对高的待遇的同时,本身的利益和权利也很难有保障。首先是劳动关系的附属问题,“月嫂”跟家政公司的关系都很松散,为了拿到更多的钱,“月嫂”都不乐意跟公司签定固定的劳动合同,方便自己能够挑肥拣瘦,更随意地找到“高单”,甚至能够很随意地撇开公司跟客户“私签”,因此,“月嫂”是一种流动性很大的群体。另首先,客户为了减少成本,也经常说服“月嫂”,让她“私签”。“私签”的成果是,万一出了问题,“月嫂”往往是很弱势的。总之,行业不规范,造成市场相称混乱,客户埋怨服务不专业,价格太高,家政公司埋怨人员流动性太大,不好管理,月嫂埋怨太累。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都市化建设步伐的加紧,诸多新型的行业都在不停产生,专业母婴护理人员应当细分为一种独立的行业,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该从业群体应当拥有更专业的母婴护理知识和高品质的服务意识,现在由家政公司主导的母婴护理市场将母婴护理人员与普通家庭保姆混淆一气,首先无法确保母婴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如杭洲媒体对月嫂市场做的有关幅报道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雇主的埋怨,如某雇主投诉称“从某出名家政机构请来的月嫂连奶粉都不会泡”;另首先,含糊不清的服务也误导了客户,诸多家庭误将月嫂当成了全职保姆,除了带孩子还要买菜洗衣服做家务,造成矛盾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