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中学生如何说好口语》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后目的。对于一种英语学习者来说,“说”与其它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它既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句型、课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一、引言《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在大纲中多处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英语课是实践课。从大纲的规定中能够看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说”的能力加以培养。二、中学生“说”的方面存在的障碍首先,体现在“不敢说”,即不敢“开口”。何为“开口”?开口是中学生学习英语要过的第一关,也是最核心的一关。开口涉及发音、拼读、朗诵、基本句型操练和简朴的问答。“开口难即学生想说但说不出来或说不明白,不知该从何说起,也就是其不能将思维直接转化为言语,不能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究其因素,一是学生的”怕羞“心理,怕”出洋相“,因此不敢说,不常说,就越怕说,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二是缺少说的训练,回答下列问题极少用英语来体现。另首先,体现在“不肯说”。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体现为年级越高越不爱说英语。究其因素,除了说的基础没有打好之外,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句子构造渐渐复杂起来,语法知识也没有以前那么简朴,再加上受旧教材的影响和高考的压力,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解题方面,极少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这种应试教学使学生主观上对“说”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不说”对其学好英语并无多大影响,于是自然就“不肯说”了。第三,体现在“不会说”。即不懂得如何“说”好英语,不能掌握“说”的规律和技巧。究其因素,除没有现成的“说”英语的氛围之外,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所掌握的惟一语言是母语,即汉语,他们用汉语思维,用汉语交际,汉语习惯根深蒂固,当规定他们说英语时,他们自然会用汉语习惯来体现自己,把“说”汉语的规律和技巧强加在“说”英语上,而无视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别和体现方式及习惯上的不同之处,如therebe构造、定语从句的使用方法等,从而造成一说就有错。三、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笔者认为能够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培养。(一)就学生而言1.模仿、朗诵、背诵让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时就模仿,模仿的内容涉及音标、单词、词组、对话、段落、文章等等,由简到繁,由易入难,其形式能够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念,一句一句地模仿,留心其语言、语调。通过模仿,学生能认识到英语是一种用来说的语言,模仿来的对的的语音、语调也为后来的开口打好了基础。朗诵是模仿后应进行的教学形式。朗诵的内容与模仿的内容相似。模仿后,能够让学生在课内个别朗诵或集体朗诵,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外(如早自修时)朗诵。通过朗诵,学生对所朗诵的内容会有较深的印象,教师也能从中发现某些问题,如能够发现学生的语音、语调或意群停止等不对的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同样,英语教学中的“说”也是如此。经常性地让学生熟读和背诵某些基本句型和精彩的课文段落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并且能形成长久记忆。这样,在规定学生“说”的时候,这些储存信息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调出来,某些基本的句子模式学生只要套出即可,就不会觉得有“开不了口”的困难了。学习总结报告·学习工作报告·公司学习报告·交流学习报告·出差学习报告2.对话、问答对话能够是最基本的日常会话、句型操练,也能够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而需要做的引导提示的内容。据其内容,对话形式可分两种。一种是在学生与***之间进行的“师生对话”。这样的对话常有一定的目的,或作对话示范,或为强化某一句型构造的使用方法而进行的操练,这时如果有必要的话,***能够作一定的提示,提出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