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紧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公司、高校及科研院所三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是增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增进公司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研究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巩固产学研合作的成果,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研究,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进经济构造优化升级含有重要的意义。一、岚山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现状岚山区立足本区实际,探索建立了“牵线搭桥、项目合作、共建平台、人才交流”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产学研合作创新促科技进步,为增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1、政府牵线搭桥,建立合作关系。出台了《岚山区科学技术奖励方法》、《有关激励和扶持科技创新加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有关支持公司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方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并在优先推荐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定时组织开展公司大学行、专家专家公司行活动,带着公司赴高校院所洽谈、考察,按照“不求全部,但求所用”的原则,以多个方式增进产学研合作。先后组织公司参加“山东•日照海洋科技合作洽谈会”、“西安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科技交流合作活动20余次,邀请中科院、山东科学院等院所专家专家80多人次来岚考察指导,协助40多家公司与2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订立各类技术合作合同和科技合作合同达30份。2、主动开展项目合作,构建合作基础。组织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征集公司技术难题100余项,并编制成册,向部分院校、科研院所推介宣传。同时及时将区、市公布的高校成果向公司公布,根据公司需求与高校进行洽谈,谋求在科技成果、科技项目上的合作。激励引导公司和高校院所共同承接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共同开展重大技术难题攻关,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增进创新要素向公司集聚,奠定双方合作基础。在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中,80-90%都是公司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80%以上的公司盼望通过科技项目获得创新成果。3、共建合作平台,搭建科技创新机构。根据公司技术创新的需要,公司与高校院所共同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用高校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协助公司进行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通过科技资源特别是大型仪器实验装备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共享,减少技术创新的成本。全区先后组建了电气自动化、有机精细化工等行业研发中心及研发基地30家,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区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2家、区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家。4、加强人才交流,建立长效合作。出台了《岚山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暂行方法》,制订了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激励各级各类人才来岚创业。坚持走“柔性引进”的路子,吸引专家专家及其团体开展联合研究、技术对接交流活动,借助合作院校及有关院士、科研专家的力量,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先后聘任专家专家80多人,引进科技人员600余人,充实了科技人才队伍力量。5、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效明显。公司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优势产业和重点骨干公司科技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全区先后有83个项目列入国家、区、市科技计划,其中国家科技项目9个、区科技计划项目29个、市科技项目45个,争取各级科技免费资金3000多万元,争取上级科技项目和免费资金居全市第一。。全区先后获得科技成果120余件,“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合成新工艺”等20项科技成果获得市以上奖励。在机械制造、海洋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一批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全区申请专利835件,专利授权量达成330件,发展民办科研机构5家,市级专利示范公司5家。二、岚山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模式产、学、研是三个不同利益的主体,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适宜的合作模式是激励各利益主体充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