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毕肖普诗选伊丽莎白·毕肖普(一译伊丽莎白·毕夏普ElizabethBishop,1911—1979)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1911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1934年毕业于瓦萨学院后,在纽约文学圈里的生活为其事业奠定了根底。后与大学同学路易斯·克兰在南方佛罗里达的基维斯特岛,同居了5年。她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旅行,游离了美国的文化生活之外。1950年定居巴西。最后返回马萨诸塞州,住在波士顿,任教于哈佛大学。1979年突然去世,享年68岁。诗集?北方?南方?〔1946〕使伊丽莎白·毕肖普一举成名,1949-1950年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诗歌参谋。并和另一部新诗集?一个寒冷的春天?合编为?诗集?〔1955〕,获得普利策奖。诗集?旅行的问题?〔1965〕与?诗歌全集?〔1969〕结实地奠定了她作为出色诗人的地位。她曾获古根海姆奖,及1970年全美图书奖。另一部诗集?地理学Ⅲ?〔1976〕在英国出版。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继狄金森、斯蒂文斯、玛丽·摩尔之后,用同样可靠的技艺,较之同辈诗人包括洛威尔、贝里曼等人更明晰地表达了一种个人化的修辞立场。她的诗富有想像力和音乐节奏,并借助语言的准确表达和形式的完美,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结合起来,表达了坚持正义的信心和诗人的责任感。毕肖普诗风严谨,在写实中寓深意,或更准确地说,对客观的知觉和道德幻景是分不开的。在她的诗中,语言、技巧、意象都和谐地糅在一起,产生了极高的艺术效果。她的诗数量不多,已收在全集中,但对美国新诗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1.人蛾这里,在上边房屋的裂缝充满了碎裂的月光“人〞的整个阴影只有帽子那么大,躺在他的脚下,好象给娃娃站的小圈,她象一个倒立的大头针,针尖吸向月亮。他没有瞧月亮,只观察她的大片领域,感觉着他手上那古怪的亮光,不热也不冷,一种体温表无法记录的温度。但,当这人蛾偶然对地面进展稀有的游览时,月亮对他说显得不同了。他从一条人行道,路边下方的开口处走出开始害怕地度量着建筑物的面孔他认为月亮是穹苍顶部的一个洞说明靠天空来保护是不行的他颤抖,但必须尽可能爬向高处考察。爬上拱门他的影子拖在身后,象摄影师的黑布他畏惧地爬着,设想这次他或者能将他的小脑袋伸入那圆圆的整齐开口好象裹着黑卷,硬从一个筒管里穿出,进入光芒(“人〞,当在他下面时,没有这种错觉)但那人蛾最怕的事他却必须去干虽然,他当然会失败,跌落,丧胆,但没有受伤而后他回到他所谓的家,那混凝土的苍白的地铁道,他翻腾、扇动、恨不能尽快地登上沉默的火车,车门急速地关闭。人蛾总是反方向地坐着地铁车立即全速驰行,可怕的速度,没有换速,或任何渐快的过程他说不准自己向后退的速度多大每晚他必须被载运通过这人工隧道,做着重复的梦正象车箱下链条回转,在奔驰的火车下方。他不敢看窗外因为那第三条铁轨,那连接的有毒气流,就跑在他的身边。他把这看成一种病,自己遗传有对它的易感染性,他必须将手放在口袋中好象别人必须带手套。假设你捕捉到他用手电筒照他的眼睛,全是黑瞳孔,自成一个黑夜,它的毛刺的天边缩紧,当他瞪眼回瞧你,而后闭上眼睛,从那眼睑下滴出一点眼泪,这是他仅有的财产,象蜜蜂的刺。他狡猾的用手掌接着它,假设你没有留心,他会吞下它,但假设你看到了,他就交给你,冰凉象来自地下清泉,干净可饮。2.鱼我钓到一条极大的鱼将它系在船边一半露在水上,我的钩钩住它的嘴角它没有挣扎它一点也没有挣扎它沉甸甸地挂着受伤而令人尊敬顶丑的,这里,那里它的棕色皮肤一条条的挂着好象旧的裱墙花纸它的色彩是深褐色正象裱墙纸有花纹,形状象盛开的月季年日长了,染污了,模糊了。它身上粘满藤壶小小的石灰玫瑰又沾染上小的白海虱它的身子下面飘浮着两三根绿色水草它的腮在可怕的氧气中呼吸着受惊的腮新颖、薄脆、带血那么容易受伤我想到那粗纹的白肉象羽毛样紧挤着那些大小骨刺他的油光的肠子上面强烈的红色与黑色粉红漂浮的膀胱象一朵牡丹我盯住它的眼睛,往里瞧它的眼睛远比我的大但浅些,泛黄长锈的锡箔紧贴成虹孔这双眼睛透过划有伤痕的老旧磨光玻璃往外看,微微挪动但不答复我的注视却更象将物体朝光亮微斜我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