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编码》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编码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因此,在设计本课时,让学生在案例创设的环境下,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主题,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应用的融合。二、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信息编码中的二进制代码、字符编码、内容比较抽象、学起来比较枯燥,知识与概念偏深,可操作内容偏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了解信息的编码,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常见的、生活中的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准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2.重新认识十进制,并能进行知识迁移,对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有初步理解;3.掌握二、十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启发、设疑;学生对比、实践、观察、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编码中的二进制代码的特征。教学难点:进制之间转换。五、课前准备1.硬件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2.软件准备:小哨兵广播教学系统、计算器、Excel工程函数、ppt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ppt课件展示)导入新课(ppt课件展示)信息的编码信息是摸不到看不着的,但是可以用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讨论后回答:这是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可以知道这个人所在地的省市区、出生年月日以及性别等信息。举例二:我国的电话号码区号0100210417⋯⋯都代表哪个城市?能马上回答:北京、上海、营口总结:虽然这两组都是普通的阿拉伯数字串,不过我们还是一眼就能看出它代表的什么,并能从中获取一定的信息,通常人们把这种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那么在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计算机领域,信息的代码又是怎样的呢?或者说眼前的这台计算机能不能识别我们的身份证信息,电话号码信息呢?下面我们就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实例入手来看看计算机到底能识别什么样的信息。听教师讲解引出二进制通过广播系统展示一张图片这张图片熟悉吗?同学对熟悉的图片很兴奋,立刻说出这是平时考试用的答题卡。问:请你仔细观察并分组讨论答题卡中包含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提问一名同学回答。分组讨论回答:有答案的编号信息(ABCD);准考证号、姓名、学科(汉字信息)等。这些信息在表格中除了“姓名”、“准考证号”书写部分需要书写外,其余均以“涂黑”和“空白”两种方式呈现。问:为什么答题卡要设计成这种形式?请同学继续讨论,并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后总结:因为“阅卡人”是计算机,设计成这种形式,一定是为了让计算机能看懂,而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符号串组成的代码,别的数字它都不认识,所以它不是想象的那么神奇,它不如我们人类,我们可以认识10个数,它只认识两个数,那么有的同学会问,那它怎么还会录音,传照片,打汉字呢?这是因为这些信息都事先被转成了这种只有“0”和“1”的代码串,才被它识别和处理。那么回到我们的答题卡上来,这种“涂黑”和“空白”两种状态正好可以用“1”和“0”和表示,正符合计算机识别和处理信息的特点。客观世界大量事物都可以用“0”,“1”两种符号表示:电灯亮与电灯不亮——两态;门关着与门开着——两态;铃响着与铃不响——两态;一个座位空着与座位被占据——两态;硬币的正-反,电梯的上-下,东西的大-小,位置的高-低,东西的长-短等等。这种只有数字“0”和“1”的计数方式叫二进制。凡两态的事物都可以用一位二进制数表示。同学回答出各种答案后听老师讲解。新课讲解十进制代码的特征讲解:其它二进制和我们平时熟悉的十进制一样,只是表示法不一样,因为我们从小一直接触的是十进制,所以和它比较亲,那么我们就先来总结一下十进制代码的特征操作演示:打开电子表格,在表中输入“十进制”并在其所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