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方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直线的方程?2、什么是圆的方程?二、新课讲解1、曲线方程(轨迹方程)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如下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曲线的方程(点的轨迹方程),这个曲线叫方程的曲线(轨迹).如:到原点距离为5的点的轨迹方程:x2+y2=25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圆.问题: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例1.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为AB,且A(-1,1),B(3,7)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小结:求出方程后要排除杂点变式:等腰三角形的顶点A的坐标是(4,2),底边一个端点B的坐标是(3,5),求另一个端点C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图形.例2.已知点M与两个距离为4的定点M1,M2的距离比是1/2,求点M的轨迹方程.小结:1、建系不同,所得轨迹方程不同;2、建系方法:轴以图形的对称轴为坐标某点为原点变式:已知点M与两个距离为4的定点M1,M2的距离比是1,求点M的轨迹方程.例3.已知线段AB的端点B的坐标为(4,3),端点A在圆上运动,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4)1(22yx小结: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代入法,它适合于多动点问题。A为主动点,M为从动点。基本步骤:1、设主动点坐标(a,b),从动点坐标(x,y);2、建立主动点与从动点的坐标关系;3、用从动点表示主动点;4、将主动点带入主动点轨迹方程并化简。变式1:长为2a的线段AB的两端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滑动,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变式2:长为2a的线段AB的两端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滑动,求线段AB的靠近A的三等分点M的轨迹方程。例4.过定点M(1,3)任作一条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求线段AB中点P的轨迹方程。小结: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参数法。(动点受某变量制约,可设该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参即可得到轨迹方程)变式:过定点M(1,3)作两互相垂直的直线L1和L2,L1交x轴于A点,L2交y轴于点B,求线段AB中点P的轨迹方程。练习:求方程表示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03322222aayaxyx小结:求轨迹的步骤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动点M(x,y);2、表示符合条件的点的集合P;3、用坐标表示集合P满足的方程f(x,y)=04、化简方程;5、排杂、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