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海伦..凯勒凯勒[[美美]]我看不见‥‥黑色,是我眼前的全部。但我能触碰,我能聆听‥‥在幼鸟的身上,我摸到了新生的喜悦;在汽车的窗外,我抓到了清晨的凉风;在妹妹的脸庞上,我抚摸到了笑容;在奶奶的手掌里,我感受到了温柔。啄木鸟的对话,海鸥的悲歌,麦穗的细语,溪水的呢喃‥‥在黑色的世界里,我能——触碰、聆听到这天地的无限可能‥‥天堂的颜色怎样才能算是读懂了一篇文章呢?要了解文章的基本大意,把握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情感要善于推敲字词——最重要的是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阅读方法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形成评价读出自己·读出问题◆体验交流: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把你的体验和认识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海伦的故事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海伦·凯勒自传》形成评价——一颗炽热、求索的心……用“一颗‥‥的心”的形式来评论一下海伦拓展阅读◆对比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盲人看》1.(a)在《盲人看》一文中作者几处都写了盲人接送孩子的情景。细读文章,想一想盲人为什么这样做?(b)在海伦的第一天的活动中,有无这样的情感流露?2、在《盲人看》中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被心房茧住啊。”让我们再联系一下海伦第二天活动的那部分内容,看看两位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3.在《盲人看》中,盲人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其目的却是“我只知道‥‥黑了,难受”,“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从海伦第三天的活动中,我们想想她对日常世界拥有怎样心态呢?4.这两位盲人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课后作业●盲人作家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比较研究◆提示:本课题研究,可选择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与海伦·凯勒进行比较。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让学生分别进一步了解两位著名盲人作家的生平,了解两位作家的作品,尤其要阅读其代表作品,做必要的资料信息储备。(2)对比分析法: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品均为自传性内容,从中可以体现出他们◆参读书目:(1)孙家富等编《文学词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朱原译《我生活的故事》,广播出版社1981年版。(3)王子野《一个不平凡的聋盲人——海伦·凯勒》,《读书》1981年第3期。(4)梅益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