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话题::人人物物•“文学是人学”,传统的小说要塑造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物形象。例如:林黛玉、阿Q、加西莫多、阿巴贡、严监生、葛朗台、堂·吉诃德等等。因此,作者都调动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托尔斯泰笔下的卡秋莎,还是鲁迅笔下的阿Q,都是仔细揣摩了这些人物的家庭出身、阶层、教养、职业、经历等等,仔细揣摩了他们的品性、性格以及人物当时所在的具体环境,然后合情合理的一笔一画、沉稳不乱地将这些人物刻画出来。•——充分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贴着人物)两种人物类型•扁平人物:性格比较单一。如红孩儿,他就仅是一个坏蛋,他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吃唐僧肉进行的。•圆形人物:性格比较复杂或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如贾宝玉叛逆不羁,追求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圆形人物为主,扁平人物为次,小说中二者都很重要。怎样欣赏和写小说人物?性格特征一、揣摩对人物的概括介绍文字•这就是作者站在第三人称的地位,对人物的经历、性格、习惯以及他对别人的关系,做一个扼要的、概括的说明和分析。有的放在文章开头,有的放在新人物快要露面或刚刚露面的当儿。例如:•《素芭》的第一部分就是对素芭的总体介绍。让我们了解到素芭是一个恬美多情、让父母焦苦而自己内心既孤苦又渴望的哑女,也预示着将来的生活遭遇。二、揣摩人物外貌(肖像)•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态等特征的描写。小说刻画人物,绝大多数都有肖像描写,方法各不相同——白描,工笔;详写,略写;正面,侧面;单独,对比。《死魂灵》描写泼留希金,这样写道:•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特色来。和普通瘦削的老头子,是不大有什么两样的,不过下巴凸出些,并且常常掩着手帕,免得被唾沫所沾湿。那小小的眼睛还没有呆滞,在浓眉底下转来转去,恰如两匹小老鼠,把它的尖嘴钻出暗洞来,立起耳朵,动着胡须,看看是否藏着猫儿或顽皮孩子,猜疑地嗅着空气,那衣服可更加有意思。要知道他的睡衣究竟是什么底子,只好白费力;袖子和领头都非常龌龊,发着光,好像做长靴的郁赫皮;背后并非拖着两片的衣裙,倒是有四片,上面还露着一些棉花团。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明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泼留希金是一个极度贪婪和吝啬的农奴主,他家财万贯,但却时时瞪着一双尖利的老鼠眼四处窥探,寻找钱财和物品,用捡来的破烂衣服把自己装扮成男不男女不女的乞丐相。作者通过他的外貌(肖像)的夸张的描绘,突出了他的贪婪和吝啬的性格。•描写人物的肖像以描写人物的眼睛最为重要,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传达一个人内心的秘密。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应特别注意人物眼睛•《素芭》中,哑女素芭虽不能用语言来说话,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和一颗晶莹剔透的心。作者用饱满的诗意的笔墨去描绘素芭的眼睛:“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里。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同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同急疾的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从这双眼睛里,我们看出了那掩饰不住的热情和渴望、忧郁和伤感。•可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1.突显性格特征2.善用表现手法3.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整体—局部,局部描写时上—下)4.要善于刻画眼睛注意!三、揣摩个性化语言•语言描写是指人物的独白、对话或几个人物谈话的具体描写。古语云“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极易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因此语言描写也是重要的人描写方法。有人说文学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丹柯》中,那些身体强壮貌似勇敢,实则在关键时刻缺乏挑战困难、拯救族群的勇气的族人正准备去做奴隶时,丹柯出现了,“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