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与国家政治的矛盾企业经营与国家政治的矛盾新左翼学人评论:张维迎是一个激切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国有企业的寿终正寝,而是企图谋杀国企并且在其腐败的肌体上长出全新的民营企业,于是他不愿意正视目前中国仍然需要国企支撑国家的经济基础,并且统筹国家的经济规划—例如,一个号令可以让北京的国企们老老实实地迁出已经臃肿不堪的北京都市,但是,如果这些企业是民营的,就不会是那么容易的了。国有企业完全没有必要再存在下去,这个谁都知道,因为所谓国企就本质而言就是官僚企业,国企的经营所能实现的只能是洋务运动。所有的人都明白—现在国企出现的惊人的贪官污吏现象只是一个证明,所谓国企是权贵们寻租腐败的基础,国企存在一天,寄生其上的特权就存在一天,腐败就存在一天。但是,在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状态之下,在当下中国的人文水平之上,张维迎的国企民营化只能是把六十多年中国人民含辛茹苦积累下来的财富贱卖给权贵,人民的含辛茹苦成就了秦晖式的“低人权优势”,“低人权优势”又将促使人民丧失所有。过于激切的“民营”制度化将如同18世纪发生于英国的圈地运动,一方面纵容贵族、权贵鲸吞社会财富,一方面迫使民众迅速陷入赤贫,其实现代中国的现状即是如此。熟知市场经济张维迎又将如何维护其市场经济的核心--公平的公义?有的博友认为:改革以来许多国营中小企业已经变成民营,但民营企业最被人诟病:待遇最差、安全最劣、工作最长。其实民营效率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工人的剥削,偷税逃税,侵犯知识产权。这是中国的‘特色’。究其原因是没有对立面:工会虚设、监管无力。没有约束每个人都会变流氓,国企或民企在这种环境中都一个德性。有的博友认为:民营改造最终结果只能造成经济领域的诸侯割据,当下香港就是实证!为什么支持民主选举政府官员的人不支持民主选举职业经理人?动产权主意不如动管理者的主意!进而,有的博友认为:关于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以及涉及到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其实绕不开的一点是激励和约束问题。职业经理人制度运行的必备前提,一个是发达的资本市场,股价是对职业经理人业绩的最好反映,同时也是所有权拥有者的信息来源,股价表现也是职业经理人薪酬的主要来源;另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制度,而董事会成员作为所有权代表,对经营权产生制衡。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国企所谓的现代企业治理任重而道远。不要坚持所谓的全民所有制—这是皇帝的新衣,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现实,国企已经与相关的工人阶级成为命运共同体,国企不值得维护,给予国企的退出一个自然渐变的过程。而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足以取代国企的民营企业的出现,当旧制度的经济制度崩溃的时候,甚至连一点点粉尘都不会扬起。这就是反腐—粉碎既得利益集团的意义,也是顶层设计的意义。写于2014/9/4国企的出路是民营化(文章略有整理)来源:网易财经作者:张维迎2014-09摘要:国有企业领导人更多地把自己看成是政府官员,而不是企业经营者,他们的职业追求是仕途的升迁,而不是长期在企业工作。他们或许有积极性追求短期利润以作为自己升迁的政治资本,但绝没有追求基业长青和技术创新的动力。文章:所有制不重要的观点是错的一种观点认为,重要的不是所有制,而是公司治理结构;只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像私有企业一样有效率。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国有企业能建立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吗?答案是否定的。1、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区别:公司治理结构是私有制基础发展出来的一整套有关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处理权利和责任的行为准则,它是个人契约的产物。国有企业是政府强力施加的一种制度,不是个人契约的产物。2、主导了2003年后国企的改革的基本观点:国有企业改革通常从模仿市场经济中公司治理结构开始,也就是所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始,在中国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一种观点认为,私有制企业已发展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日常决策由职业经理人负责,股东并不介入企业的日常运营,说明所有权不重要了。既然私有企业可以通过公司治理解决代理人问题,为什么国有企业不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解决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