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注】寒食:指寒食节。唐代寒食节前后官府休假三至五天,人们都外出踏青游赏。京师:指长安。“雨中”二句:写节日期间诗人独坐郡斋的孤寂。“禁火”,指寒食节。“流莺”,莺声婉转如流,故称流莺。杜陵:《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万年县,杜陵在县东南二十里,汉宣帝陵也。”附近有乐游原,地势高峻,四望宽敞,是当时长安士民春秋佳日游览的地方。这里想象兄弟在杜陵的游赏。【鉴赏提示】韦应物(737~?)长安人,早年曾在唐玄宗宫廷任三卫郎,生活豪纵不羁。安史之乱后,开始发愤读书,做过滁州、苏州、江州等处刺史。韦应物诗风略与王维、孟浩然相近。这首诗写诗人寒食节思亲的感情。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笔,遥望故园寒食的景色。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在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依偎________(2)摇曳________(3)睫毛________(4)轻蔑________(5)灰烬________(6)惆怅________(7)瞳孔________(8)曙光________(9)腐烂________(10)不屈不挠________【答案】(1)wēi(2)yè(3)jié(4)miè(5)jìn(6)chànɡ(7)tónɡ(8)shǔ(9)fǔ(10)náo2.为下列形近字组词。瞳曈幢捷睫脻滕藤腾拨波菠挠绕待侍【答案】瞳孔/曈曈/一幢敏捷/睫毛/脻部(肩头)滕王阁/枯藤/腾涌拨开/波涛/菠菜不屈不挠/缠绕等待/侍从3.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1)凄凉·凄清A.在农村贫苦地区,许多贫困老人晚景________。B.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诗作《石头城》中寂寞________的所在,如今已成旅游胜地。(2)探索·摸索A.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我们只能________着前进。B.在________求知的道路上,总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解析】(1)凄凉:①形容清冷。②凄凉。凄清:①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②凄惨。(2)摸索:试探着前进。探索:多方寻求解决疑问,强调过程、方式。【答案】(1)A.凄凉B.凄清(2)A.摸索B.探索4.文学常识填空。食指,本名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2001年4月28日与曾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已故诗人________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________》、《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________》等。【答案】郭路生当海子相信未来食指的诗1.三次“写下”“相信未来”有什么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先是在“失望的灰烬”上写,再是“在凄凉的大地上”“用凝露的枯藤”写,表现出诗人什么都被剥夺了,处于极端贫困之中(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最后“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表明诗人有孩子似的纯真,仍然对未来存有不灭的希望和信心。2.“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有什么含义?提示:“美丽的雪花”,那是“严冬”的亮色,尽管轻盈,却给人寄望未来的美丽;“孩子的笔体”,尽管稚嫩,却是希望的种子,只要大海能托住太阳,就有希望。(不必求一致)3.诗歌意象的运用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鲜花—收获的果实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4.第4诗节人称为什么由“我”变成“她”?提示:这是一个转折点,作品的视角由“我”转向了“她”。“她”就是未来,从未来看现在,现在就变成了历史,诗人期待的是“她”能拨去“腐烂的皮肉”看到“我们的脊骨”,从而能“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时他又想告诉人们,这一切是真实的、不可回避的。因此,尽管有“迷途的惆怅”,有“失败的苦痛”,但历史不可抹去,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