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苏武牧羊班固像班固之妹班昭像班固与《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他是著名的辞赋家,撰有《两都赋》、《幽通赋》等,又是著名史学家,著有《汉书》。司马迁死后,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10余人,曾继《史记》续写武帝以后的汉史。班固父亲、史学家班彪认为这些续作言辞卑俗,与《史记》不相称,乃“采其旧事,旁贯异闻”,写作《史记后传》。班彪死后,班固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写作《汉书》。公元62年,班固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下狱,经其弟班超力辩得免。汉明帝很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他为兰台令史,后转迁为郎官,诏令他完成他父亲的著作。他“潜精积思二十余年”完成了这部著作的绝大部分。公元92年,外戚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班固任中护军曾随窦宪北征匈奴,与窦宪关系密切,遂遭洛阳令的陷害,被捕死于狱中。班固死后,汉明帝命班固的妹妹班昭续写八《表》,又令随班昭学习《汉书》的马续补修《天文志》,最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天汉元年(前100年)前后,双方处于冷战状态,互派使者刺探虚实,而又经常互扣使者,以观其变。十多年前的战争,在匈奴人心中埋下了刻骨铭心的仇恨,此时每一批出使匈奴者,都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苏武传》即从这里写起。《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而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结构分析1、简介苏武生平和受命出使匈奴的情况。2、苏武受牵连遭威胁而坚守国格宁死不屈。3、写苏武惨遭幽禁逐放,十九年矢志不变。4、汉、匈和亲,苏武有幸归国得赏。艺术特色1、通过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2、对比衬托,突出个性。3、个性化的语言4、精于剪裁、善于布局的特点。简答题:1、《苏武传》是如何塑造人物的?2、苏武的形象有何现实意义?如何评价苏武和李陵?思考题•整理本文的生字和通假字•你认为本文我们应重点掌握哪些字词?•本文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整理本文古今异义的词及“以、因”字的用法生字•稍迁至栘中厩监•且鞮侯单于•会缑王与长水虞常•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置煴火,覆武其上•武卧啮雪•使牧羝•武能网纺缴•节旄尽落•虽蒙斧钺汤镬•士众灭兮名已隤•秩中二千石•劾大不敬Yí,园名;jiù,马棚,马圈Jū,dī.单于:蒙语为广大,天Gōu,姓氏Yānzhī,匈奴王后Yūn,微火Niè,咬,嚼Dī,公羊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Maó,牦牛尾的毛,原为牦牛尾做装饰的旗Yuè,斧子;huò,锅,汤镬,开水锅Tuí,同“颓”,毁坏Zhì,俸禄的等级Hé,弹劾通假字•女为人臣子•头县北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与旃毛并咽之•南乡号哭•欧血•径万里兮度沙幕•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与武决去•因泣下沾衿•子为父死亡所恨•畔主背亲女通“汝”县通“悬”去通“弆”,储藏旃通“毡”乡通“向”欧通“呕”幕通“漠”宿通“夙”,昔通“夕”决通“诀”同“襟”同“无”畔通“叛”重点字词•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论虞常•置币遗单于•后随浞野侯没胡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私候胜曰。朝夕使人候问武•见犯乃死,重负国•剑斩虞常已。•已矣。能为公已乱•副有罪,当相坐临时委任官吏;侦察兵,也叫“候骑”正正逢,正赶上会:共同;论:判决定罪礼物。赠送没收,被俘虏。“没为奴”阴:暗中;相与:一起拜访被;才完毕,结束算了吧。“可以已大风”株连•白单于•廪食不至•赐武马畜、服匿、穹庐•武使匈奴明年•扶辇下除•幸蒙其赏赐•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诚甘乐之•如惠语以让单于•谢汉使曰•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秩中二千石告诉仓库,官仓酒器;帐篷第二年人拉的车,后专指皇帝的车。除:台阶通“无”确实,的确责备道歉史书在皇帝命令;拜访俸禄,“秩满”希望•绝不饮食•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喟然叹曰•路穷绝兮矢刃摧•庶几乎曹柯之盟•凡随武还者九人•复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