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李白他逸兴遄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1、诵读课文,消灭字词等障碍2、按照诗人的思路和所写的情景,全诗大致可分为几个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一、叹高蜀道来历难行蜀道高峻二、叹险景物凄清可畏山水险恶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申戒杀人惨景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4、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②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欣赏品味:①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②找出文中在语言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③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课堂小结: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诗,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