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当代剧作家.1922入南开中学,入“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1928入南开大学,1930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作品。1933发表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1935创作《日出》奠定了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另有《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家》(改编巴金小说)等。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本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的历史命运。四幕剧《雷雨》的剧情发生在一天之内,即从上午到午夜两点;舞台背景只有两个,周家的客厅和鲁家的住房。全剧集中表现出两个家庭和他们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封建专制家庭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时间地点事情三十多年前无锡三十年前除夕无锡三十年来外乡三十年来周公馆从前哈尔滨最近矿上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关窗姓鲁无锡口音熟知旧事姓鲁修墓她没有死?!四凤的妈熟知旧衬衣侍萍,是你?疑虑慌张惊惧怨恨内心复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稳住“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哄骗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没忘旧情平息拿出支票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他知道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以前他的行为会昭然于天下。对过去的侍萍:始乱终弃----自私残忍对“死去”的侍萍:虚伪?对面前的侍萍:纪念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侍萍?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矛盾焦点: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从中你看出了什么?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示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质。•㈠周朴园与鲁侍萍㈠周朴园与鲁侍萍•无意中的谈话暗中进行较为平缓家庭内部冲突•性格冲突•周提到30年前发展有起有伏扣人心弦阶级矛盾冲突•鲁挑明关系明朗化针锋相对达到高潮资本家与下层劳动•人民的冲突——根•㈡周朴园与鲁大海㈡周朴园与鲁大海直截了当针锋相对本冲突两组矛盾冲突周朴园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课文从两个角度去揭露他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冷酷。•第一场戏是从私生活的角度写。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第二场戏则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揭露周朴园的反动的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周朴园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长成的资本家,同封建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被周朴园始乱终弃,历经生活的磨难,表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坚强、骨气与尊严。鲁侍萍侍萍认出了周朴园,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为什么不斥责周朴园,而是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经历,已经把侍萍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鲁大海•一个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