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要加强对考题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加强应对措施的研究•散文仍唱主角•以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兼及现代作家作品•内容具有较为丰厚的文化含量和较强的审美趣味。文学作品阅读选材五个命题热点•1、景物与情理•2、主体与客体•3、人称与情感•4、写实与务虚•5、反复与强化•命题热点是散文这种文学体裁本身的特点决定的。1、景物与情理•一方面缘情择景,另一方面借景(物、事)抒情。写景(物、事)是手段,是依托,抒情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议论抒情的文字当中,提取散文的精要需要用足用好议论抒情文字。2、主体与客体•散文凡是写到主体之外的景、事、物、人,目的都是为了从侧面映衬主体,强化主体特征和作者的情感意念。•2005广东《壶口的黄河》•本文的写作对象——主体•16.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对比、层递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主体客体3、写实与务虚•写亲身经历的为实写,写间接所得或联想想象为虚写。•“实”是文章的躯体,“虚”是文章的神采,“虚”对“实”起着充实、拓展、深化和美化的作用。只有虚实相辅,文章才能相映生辉。4、人称与情感•5、反复与强化•散文加强表义性、音乐性与抒情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反复咏叹。反复所在,往往就是强调所在,也就是命题所在。二、备考策略•(一)精心组题•(二)有效训练•(三)科学讲评(一)定准目标精心组题•整体训练目标(三大板块:梳理文学作品阅读知识储备、培育提升思维品质、训练应试技能)•分解阶段性目标•(前期备考强化两种意识:文本意识、整体阅读意识)•(中后期备考加强四项训练:审题、筛选整合信息、表达技巧模式化、规范答题)•落实到每堂课的具体目标•围绕目标精心选择内容。1、用好《高考备考指南》(系统复习及专题训练用书)和《金鸡蛋》•广州的学生要用广州的经验指导备考•“文学作品阅读考点及近年考试情况的分析”•“复习应考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三个方面:反复实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操练,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与技巧;克服畏难心理,树立必胜信心。•三节内容: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E),要明确文学作品阅读的相关考点,高考出什么题进行考查。•一模前要帮助学生梳理文学作品阅读知识储备•用《专题训练用书》进行针对性训练•一模前后用《金鸡蛋》进行篇章的限时训练•另外自行组题补充要狠下工夫2、前期备考两种意识的强化•训练目标:“强化文本意识”•组题策略:•选择一组能从文本中找到答案的题来训练•(选材:一个文段——两个文段——整篇,体现训练梯度;能直接摘取答案的题——要归纳整合文中关键词的题):•要让学生明白答案绝对从文中来,降低选题的难度是为了树立起学生备考的信心。•训练目标:“强化整体阅读意识”•文学作品是以写人、记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章,其主题往往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出来的。•在阅读中,应首先从宏观上分清文体,根据文体特点来理清所读之文的物象特征。•以写人为主的文学作品,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的。组题策略:•用《备考指南》(专题训练用书)六篇散文中的2篇,要求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全貌;•然后从文章标题入手,看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程、照应、段落层次等方面理清思路,动笔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如:总起、总结句,过渡句,议论抒情句,抓住主旨。•然后用“本文记叙(或描写)……表达了(抒发了)……”的格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然后用4分钟时间完成每篇第4题(多项选择)•用2分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