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蜀道难李白李白第三课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贯穿全文。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4、从环境的气氛烘托蜀道之难。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诗人怎样表现蜀道之“难”?诗人怎样表现蜀道之“难”?回顾旧知一、解释加点字词,疏通文意。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阁易守难攻)。所守(守关的将领)或(倘若)匪(通“非”)亲,化为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叹息)。二、文本探究(第三段):诗人感叹蜀道“难”,“难”在何处?诗人又是如何写出蜀道之“难”的?•剑阁地势险要•难在人凶战祸及其惨烈•锦城虽乐非家•如何写的?•夸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和“万”形成巨大反差,对比中凸显剑阁的雄险。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出现,这句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本课的写作意图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四、为何极写蜀道难?(表达什为何极写蜀道难?(表达什么?)么?)①送别友人②抒写心志①送别友人(对友人的担心与惜别之情)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②抒写心志天宝出来,诗人初到京城,狂喜自信,踌躇满志。但不久就受到排挤,内心块垒难消,故借写蜀道言仕途艰险,功业难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贯穿全文。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4、从环境的气氛烘托蜀道之难。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6、从战祸之烈写蜀道之难。诗人怎样表现蜀道之“难”?诗人怎样表现蜀道之“难”?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虚实结合用典、夸张对比、动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地相隔之久;•难在山高蜀道来历之奇;•峨眉青泥之高•蜀鸟古木之悲•难在路险连峰去天之近•飞湍瀑流之喧•剑阁地势险要•难在人凶战祸及其惨烈•锦城虽乐非家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鉴赏诗歌的方法•抓题目•抓作者(知人论世)•写了什么?•抓诗句及注释怎么写的?•表达了什么?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