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卷第1期物理教学Vo1.37NO.12015年1月PHYSICSTEACHINGJan.20151,lO98一道高考题的解析探讨和透视观察朱木清(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湖北430300)摘要本文通过对2014年高考上海卷中一道探究性实验题的解析探讨,联系新课改力推的学习方式变革,总结出高考试题对探究性学习的选题引领的五个方面。关键词高考物理实验题探究性学习文章编号1002—0748(2015)1—0068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试题(2014·上海卷29)某小组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将单摆的轻质细线改为刚性重杆。通过查资料得知,这样做疗—工_===成的“复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一27/,Vmg,式中为由该摆决定的常量,m为摆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r为转轴到重心C的距离。如图1(a)所示,实验时杆上不同位置打上多个小孔,将其中一个小孑L穿在光滑水平轴0上,使杆做简谐运动,测量并记录r和相应的运动周期T;然后将不同位置的孔穿在轴上重复实验,实验数据见表,并测得摆的质量m一0.50kg。(2)I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由拟合直线得到的值为(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3)若摆的质量测量值偏大,重力加速度测量值。(选填:“偏大”、“偏解析探讨:(1)由T一2Ⅱ^/±,整理得:Tz:Vmg,4~2rz9472—Ic。结合图示直线知,横坐标为r2,纵坐gmg标即为T。r;(2)根据Tr一—472r-2+472—Ic可知47Zlc和r/m0.450.40O.35O.30O.25O.2Ol丁/s2.112.142.2O2.3O2.432.6447zrzg,—g1ng的单位是相同的,故I的单位为kg.mz;直线(1)(b)图1(1)由实验数据得出图1(b)所示的拟合直线,图中纵轴表示;的斜率愚一等,由图可知忌一_3.68,解得:g一47"(g下—lO.7m/s);由图示直线得:纵截距b一—4n2Ic一1.25,则I。一0.17kg.mz。|I毡(3)根据Tzr一4~2—r2+量值偏大,不影响直线的斜率,故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即不变。故答案为:(1),.;(2)kg·n12;0.17;(3)不变。这道探究性实验题,源自普通物理实验。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探究可以解答题目问题。但考试过后,学生会追问:复摆的周期公式怎么来的?看似简单的摆动,其实蕴含着非常复杂的数理知识,教师需深·68·37卷第1期物理教学如图2所示,依题意,复摆的总质量为过重心C且垂直纸面轴的转动惯量为I,重心C到转轴。的距离为r,根据平行轴定理,则整个摆对轴0的转动惯量为—I+mr"。当摆的角位移为时,由转动定理,得:喀一mgn当极小时,sin0≈0,上式变为d0+。==0令一0)2则dZO+一d£程,其解为0一27c/;大摆幅条件下,周期的表达式为VgT一T[+1sinz(导)+si13.4(导)+]即T随摆幅0的变化而变化。这个结论正是2008年高考上海卷第17题的题根。附:(2O08·上海卷.17)已知单摆在任意偏角0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T一ToI1+(导)],式中丁0为偏角0趋近于0。时的周期a为常数。为了用图象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图线,则图象中的横轴表示。图3式中Oo(0o<5。)为最大偏角——摆幅,复摆做角谐振动,周期与摆幅无关。由一挈,得周期:T一2丌√一2丌^/、,7r,这就是试题给出的已知条件。讨论:(1)在摆的总质量m和过重心C且垂直纸面轴的转动惯量为一定的条件下,重心C到转动轴0的距离r不同,复摆做角谐振动的周期T不同,而r-r~为线性关系,题目图示直线反映了这一规律。(2)对于确定的复摆,任意摆幅条件下都有+sin一。,不同于+一。,是非线性微分方程,则角位移0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不是余弦关系,复摆不是做简谐振动,而是一种非线性振动。令m丁gr一叫2,则d20+0)2Sin一0当摆幅岛极小时,周期为T一一2√一2兀L+rnr2,任意摆幅时周的表达式为,,解析:将题设关系式变为sin(普l一、厶,.一,af}一11,知sinzf导1——T为一次函数,图象\』0,\厶,为直线,图象横轴表示T。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单摆在任意摆角时的周期丁。本题答案为T、;T。透视观察: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及其高考力推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其发端——课题选择,相对其过程本身更为重要,而此时师生总是普遍发愁。通过上述试题讨论,我们透过试题本身,可看到高考正是针对中学师生的困惑,对其选题进行有效引领。纵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