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自主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其中培养学生阅读、倾听、预习三种习惯最为重要。一、阅读阅读习惯是小学生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环。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对信息的搜集处理非常有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未来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我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加强课外阅读。一年级时,我们定期开展“班级故事会”,每周四下午我都会给大家读精彩的故事。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表演,吸引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培养他们对于读书的兴趣。慢慢的,我在班级的图书角里准备了一些简单的书籍,每个中午都和孩子一起看书,并且要求两人一组,每个中午只读一本书。第二天向好朋友推荐它,并交换书籍看。2、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低年级的语文课文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课本中有许多可爱有趣的童话故事:《池塘边的叫声》、《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比本领》……在平时的课堂中,我都会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也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新读。3、加强家校联系。我也会要求家长每周都要陪孩子读书,给孩子讲讲身边的趣事。这样课内与课堂的紧密结合,校外与校内的密切配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二、倾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过程中,更重视了对学生倾听方法、技巧的传授,以及通过激励等辅助手段来提高学生倾听能力。学生刚进一年级时,在课堂中我经常无意识地渗透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听别人说话时,不随意插嘴、打断他人讲话。让孩子懂得分辨插话的时机,养成把话听完并征得讲话人同意才插话的习惯。(2)、在集体活动中,控制过分的表现欲。既要自己讲,也要让同伴讲,明白寻找恰当的机会表现自己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过分的表现只会让自己尴尬难堪的道理。(3)、在播放音像作品时要学会安静地听。知道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掌握完整的信息,达到学习目的。同时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创新教学方式,这样首先保证孩子们能专注于课堂,习惯倾听老师的课堂。但是课堂中总是有这样的声音出现“老师我来!”、“老师我忘了你说什么了?”或者我们提问的时候,学生经常顾左右而言他,这时我都要停下来引导学生倾听。所以我格外注意激励在倾听习惯培养中的重要性。当学生们起来朗读时,我会强调:“同学们,老师要看看哪组小朋友最厉害,能跟着XXX的朗读一起到达终点。”“小朋友,我要看看谁是最会倾听的小朋友?”或者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别人的朗读。然后我会特别表扬这些认真听读的孩子,发表扬信、贴小苹果……我们班孩子的倾听习惯正在慢慢地形成。三、预习叶老曾说过:“学生在预习阶段,固然不能弄得完全头头是道,可是教他们预习的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在让他们自己动天君。”对于语文课堂来说,预习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预习是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有自己的感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老师的指导必不可少。为此我和学生一起研究总结了预习的方法步骤作为“指南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认字;能够初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当然预习习惯少不了家长的配合。在期初家长会上我会向家长们介绍预习方法,并请家长在家里予以监督检查。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也会经常叫孩子们个别读课文,这样可以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在识字环节会让孩子们来介绍预习时认识的字词朋友。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合作。相信只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注和耐心,一定能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