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钓鱼的启示》教案VIP免费

《钓鱼的启示》教案_第1页
1/2
《钓鱼的启示》教案_第2页
2/2
《钓鱼的启示》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接受“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课题。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二、初读启示,质疑。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三、自读自悟,解疑。(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2、学生先默读、自学,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4、师生交流,得出体会:鱼的极大的诱惑和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3、汇报交流。(1)“得意”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再读句子。(2)急切、不理解读句子:“爸爸!为什么?”(3)委屈、难受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4)乞求(换个词)(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6、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4、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5、可以说,当年作者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29钓鱼的启示钓鱼得意急切委屈放鱼乞求无可奈何、恋恋不舍获得启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钓鱼的启示》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