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体会“侮辱”、“只好”、“尊重”“取笑”等词语的意思;2、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分角色朗读课文;3、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2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请齐读课题——2、请6个同学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他同学在课文本上听写。(侮、辱、谎、敝、臣、橘)(重点注意“敝”“臣”字的写法和笔顺)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能不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王派大夫晏子访问楚国,楚王三次乘机侮辱晏子,晏三次有力反驳了楚王,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4、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还记得吗?请读出有关的句子。(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5、(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6、请三个同学来读,注意读出感情。全班齐读。7、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楚王只好陪着笑。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取笑”可以换成什么词?(嘲笑)换成“嘲笑”好不好?(百度:有点区别,取笑的话呢,可能只是他一时想到,是针对事件来笑你,而嘲笑就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了。②虽然两者都是以对方的缺点或错误为笑料,但意思不一样:嘲笑用心险恶,挖苦轻蔑对方;取笑多用于朋友间善意的打闹。所以换成“嘲笑”不好。)8、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不得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9、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10、知道“尊重”是什么意思么?(尊敬重视——词语解释拆合法)在本课中与尊重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侮辱)知道“侮辱”的意思么?(使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失。)11、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二、体会巧妙,感受智慧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而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那么晏子是怎样做到的呢?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画出来,读一读,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侮辱为尊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3、汇报交流:⑴第一个故事:“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①接待的人立刻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因为如果不开城门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就意味着承认楚国是狗国了。)②这就是晏子的聪明之所在——将计就计!③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指名读。⑵第二个故事:句一:“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①有人说这段话有点啰嗦,不如这样说简单:“这是什么话?我国的人多着呢!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你是怎么认为的?②“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