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多媒体构建小语高效课堂湖光小学蔡媛媛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鲜活的血液和全新的动力,营造了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视听说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环境,可以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精彩纷呈。充分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会为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构建高效课堂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虽然有时也借助图片、幻灯片进行教学,但总给人以死板的感觉,不足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难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就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鲜活的血液和全新的动力,营造了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视听说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环境。一、视听并茂,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动力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被吸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主动地学习。”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课文中有许多描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好句子,但由于学生缺乏亲身经历,对这些绚丽的色彩、瞬息的变化是无法单纯从文字中获得切身的体会与美感的熏陶,单凭教师用力的渲染赞叹也颇显费力和空洞,很难达到教学要求。不如让他们眼见为实,适时播放一段庐山云雾的录像片。在一片赞叹声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感受,有的说云雾像厚厚的棉被,有的说云雾像仙女的长裙,有的说云雾像软软的棉花,真想去摸一摸……以兴趣为前提,通过学生的自觉自主的学习,学生对文中大量的比喻句也就不难理解了。可见,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调动多种感官来想像联想获取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二、再现场景,创设情境,以情感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每一篇都有一定的或特定的情境。而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其人、其物、其声仿佛触手可及,能把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一起,入境生情,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对那些特殊的环境,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为教学定下感情基础。如《长城与运河》一诗,是小学中年级课本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但因受学生年龄的限制,以及生活体验的束缚,手捧课本,是根本无法感受和理解长城的雄伟和京杭大运河的壮观的。教学时,可相机播放录像,同时播放配乐诗朗诵,那深情的朗诵把学生一下子就带进了那伟大的奇迹中。录像中一幕幕精彩的镜头,集声、光、画、音于一体,再现了长城和运河的美。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为中华民族而骄傲!学生的情感和诗的情感达到和谐的统一,教学效果也是事半功倍!三、发挥优势,突破知识难点。语文教本中的文章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能够丰富知识,扩展眼界,但小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一些较难理解的词句和语段不能很好的把握,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结合课文的重难点,运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形、色、声、光、动感的优势,化繁为简,虚实替换,动静交互,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如教学《恐龙》一课时,作者在课文中重点介绍了雷龙、梁龙和剑龙的特点。尽管文中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很抽象的。于是,在把握每种恐龙的特点这一难点时,我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