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高考改革应该是一次机遇一、外语的作用不可替代外语教学力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外语高考改革的目的应该是加强而不是削弱外语教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指出,一个民族的外语水平,是其总体实力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全民族外语水平的提高。他建议,考试内容改革要重实践能力,要考出“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可普遍增加口试和听力考试。英语是公认的国际性语言,是交流的主要渠道,忽略这个事实是短视的、狭隘的,也是对国家和学生未来发展不负责任的。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王蔷教授指出,解决好改革可能面临的挑战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她期待英语考试改革不会以削弱英语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为代价,而是通过改革,更好地促使学校自主办学,教师创新教学,学生、家长和社会理性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北京外因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介绍了法国、俄罗斯、巴西的外语教学情况以及对我国外语教学与高考改革的启示。她认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外语水平尚不够理想,国民整体外语水平不能符合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设法提高外语教育质量,而不是降温。外语教学标准应该实行多元化,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语种选择权。课程教材研究所刘道义编审指出,外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公民都应接受一定程度的外语教育。这不单是因为外语学习赋予青少年基础的外语素养,更培养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个教学目标,单靠其他学科(包括语文)是难以达到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是好的,但社会化考试可能出现学生对外语学科的重视度下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问题。关于外语高考分值要不要降低以及降多少的问题,需要有科学的分析。社会化、等级化考试仍然要避免应试化。二、取消外语高考不是“教育公平”专家们在发言中纷纷认为,外语高考改革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应该坚持科研导向,去行政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稳步前行。上海外国语大学戴炜栋教授指出,外语高考改革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他建议教育部组织多方调研论证,科学设计改革方案,并根据经济、教育、地域等指标体系选取不同代表性省市进行分类试点。他还建议成立全国性的外语测试研究中心,汇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相关考试机构的专家学者,对高考英语、英语专业四八级、大学英语四六级等各类测试进行一体化研究。北京大学胡壮鳞教授指出,外语高考是一个涉及教育部、学校、教师、社会、家长、学生、民族、地区以至物质水平的超学科的问题。取消外语高考不能说明我们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因为其他课程照样耍进行高考。他希望从事外语高考改革的领导和专家对改革精神要有统一认识。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认为,高考是一种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不应实行所谓的“社会化”。无论“一年多考”的初衷如何,其结果将是强化应试教学。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上连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起点下引基础教育,具有强大的导向性。中国21世纪的对外开放将范围更大,领域更广,层次更高。因此,必须加强而不是削弱英语教育。对高考英语科目考试改革进行探索,必须慎之又慎。南京大学杨治中教授也认为,社会化是高考改革的趋势,但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目前情况下,这项工作仍然要由教育行政部门主持运作允许考生多次参加考试的前提是,要设立对历次考试成绩进行等值处理的机制,使历次考试的成绩有可解释性和可比性。王蔷教授提出了社会化考试可能带来的四个挑战:第一,如何保证一年多考测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问题;第二,多次报考可能加剧高中英语课程的应试教学第三,社会化考试可能会催生大批的社会培训机构,引发新的社会不公平;第四,社会化考试如何确保考试对教学正向反拨作用。总之,不论英语考试如何改革,英语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三、改革与教学联动中国是考试大国,有些考试规模很大且往往具有极大的社会权重,直接关乎考生命运,是名副其实的高风险考试。实际上,考试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教育中存在的一切问题。所谓后效,只有在考试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