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规划汇报材料(现状及园区定位布局修改3)全市工业发展布局情况汇报XX市经信委(2011年10月18日)一、重点产业发展及布局现状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确立建设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的战略定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园区建设,突破重大项目,培育骨干企业,做强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2+7+3”格局的三级开发园区和“4+2”六大主导产业。(一)基本概况。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和冶金六大主导产业,总量约占全市工业的79%。其中新医药占8%、新材料占7%、新能源占8%、装备制造占23%、化工占18%和冶金占15%。——新医药产业。我市成为全国创新药物先行区和知名“药港”,建立了国内领先、接轨国际的创新研发体系,建成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新型肝病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创新基地,培育了恒瑞和康缘2家上市公司,恒瑞、豪森、正大天晴和康缘4户重点企业连续5年入选中国制药工业百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4户,1-9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41.1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恒瑞、豪森、康缘和正大天晴四大药企共完成总产值105.1亿元,占全行业的74.5%。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开发区,其完成产值占全市新医药行业的72%,另外灌云临港产业区、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赣榆开发区和海州开发区也分布一些医药企业。——新材料产业。形成了高性能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硅材料等多个主导方向,建立了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东海硅材料产业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碳纤维生产、硅资源深加工达到国际水平,中复神鹰建成国内首套规模最大、技术成熟的千吨级国产化生产线,汉高华威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环氧模塑料生产企业。现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130家,第1页共8页1-9月份,完成总产值214.8亿元,同比增长90.1%,其中韩华新能源、中彩科技和晶海洋3家企业共完成总产值62.9亿元,占全行业的29.3%。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开发区、东海经济开发区、赣榆经济开发区,各占全市40.9%、22.8%、7.2%,另外在新浦经济开发区、连云经济开发区、海州经济开发区也有分布。——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风电装备产业链、光伏产业链,打造了“太阳雨”太阳能光热中国第一品牌,引进了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机构,国家新能源产业和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省级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3家,1-9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222.1亿元,同比增长31.7%。去除核电等发电企业外,重山风力、日出东方太阳能都7户骨干企业完成产值134亿元,占全行业的60%。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开发区和海州开发区,分别有7户和3户企业,产值分别占全市的55%和12%(去除核电和新电);另外在连云开发区、东海开发区和赣榆开发区也分布一些企业。——装备制造业。是全市企业最多、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产业,形成了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门类较全的产业体系,碳纤维成套设备、氨纶成套设备、流体装卸设备、非开挖工程钻机、变频刮板运输机、大型救援钻机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32家,1-9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431.1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东方集装箱、五洲船舶、升德升电子等10户骨干企业完成产值220亿元,占全行业的51%。企业分布在除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外的所有园区,主要集中在市开发区、灌河半岛临港产业区、灌云临港产业区和海州开发区,其中市开发区有34户企业,产值占全市的37%,灌河半岛、灌云临港产业区有企业9户,产值占全市的20%,海州开发区有14户企业,产值占全市的10%。——化工产业。形成了以石化、盐化、农化、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纯碱、山梨醇、邻苯二酚等产品居国内前列,新海石化建成首个炼化一体化石化企业,亚邦工业园、益海工业园、德邦搬迁项目、索普烧碱、虹港石化第2页共8页pta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18家,1-9月份,完成总产值376.3亿元,同比增长58.4%,其中新海石化、益海粮油、罗盖特、碱厂和沙索益海5家企业共完成总产值194.95亿元,占全行业的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