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诗歌的意蕴以及丰富的想象;2.把握诗人的风格及其浪漫的情怀。蜀道:一般指自秦(陕西)入川的山路。噫吁嚱yīxūxī:蜀地方言,惊叹声。蚕丛、鱼凫fú:皆远古蜀王名。石栈zhàn:俗称栈道。高标:指高峻的山峰。扪参历井ménshēn:人在高山上,好像能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能从它们中间穿行。参、井,皆星宿名。胁息:鼻不出气,两胁暗运气。喧豗huī:喧闹声。崖砯pīnɡ:(水)冲击山崖。吮血shǔn:吸血。飞湍tuān:奔腾的急流。湍,急流。咨嗟zījiē:叹息。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释】垂钓:吕尚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梦日:伊尹受商汤聘用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时,叔父宗炳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说明】这是李白所写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应写于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任翰林供奉。他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权臣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朋友们来为他饯行,他深感仕路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少年时随父入川,居昌隆县青莲乡。青年时,出三峡,漫游各地。天宝初,贺知章推荐,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后不见容于权贵,在京两年余,被赐金放还。遭安史之乱,他感愤时艰,曾参加永王李的幕府。永璘王(16子李)与忠王(第璘3子李亨肃宗)争夺帝位兵败,李白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病卒。李白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现了对日趋腐败的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民生苦难的关切。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李白为继屈原之后,我国诗坛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各体俱佳,其中又以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最为擅长。杜甫赞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剑门关朗读啊呀呀!多么险峻!蜀道难行,比上青天还难。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年,(这里)不与秦地交通往来。西边挡着太白山,山上只有鸟道,高飞的鸟可以飞越峨嵋山顶。直到地崩山塌五壮士被压死,这样以后才有了天梯般的山路与栈道相互连接。上面有迫使太阳神车子绕道而行的高峻山峰,下面有波涛冲激急流回旋的河道。黄鹤高飞尚且过不去,猿猴想超越,发愁难以攀援。青泥山迂回曲折,短短的路程要围绕山崖转。仰头屏住呼吸,伸手能摸到星星,甚至能从星星间穿行,用手摸着胸口坐着空叹息。问友人西游入蜀什么时候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雄雌相随在林间环绕飞翔。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蜀道难走啊,比上青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失色。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就是这么危险,感叹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呢?剑阁高峻崎岖,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吮吸人血,从来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望,长长地叹息。《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第一次到长安,有所感触而作。李白用乐府古题写作,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由秦入蜀,一路的艰难。诗人仿佛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字里行间颇有忧患的意识。神奇的传说艰难的蜀道险要的剑阁诗开篇写蜀道之险,先从蜀王开国、五丁开山等神话传说下笔,寓意丰富。诗人交代蜀道来历,先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再说“太白鸟道”无人攀越,最后点明蜀道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人和自然的斗争,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