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虚词考点解说:从近几年高考虚词命题角度来说,有如下特点:1、注重常用虚词的考查。2、注意近义虚词之间细微差别的比较。3、往往和实词、成语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4、题型为客观选择题。虚词:虚词一般都不能单独成句和回答问题。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不作句子成分,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只有副词有作状语的能力。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类别。副词一般表示程度、范围、频率、否定等等,如:“很、太、更、极、越、非常、都、一齐、常常、又、再、也、还等。助词又分为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态助词,如“着、了、过、来”;语气助词,如“呢、吗、吧”,等等。连词指连接词、词组或者句子的词,如:“和、或者、并且、而且;连词的关联作用跟复句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介词大多表示处所、时间、方向、方式、对象等关系,如:“从、往、朝、向、沿着、顺着、在、于、以、按、把、被、连、对于、关于等。叹词表示应答、感叹的声音,如”啊、唉“等等虚词选用: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需仔细辨别。要注意从语句的层次关系上把握关联词的使用,要注意其搭配、位置等。方法技巧:虚词的使用比较灵活,需要在具体语境中通过比较分析其表达效果,需要仔细辨析句子的内容层次及层次关系,还要注意句子的成份及结构。一、虚词使用辨析方法:1.辨析有关近义虚词的异同,如“必然”与“毕竟”,“从而”与“进而”,“对于”与“关于”,“基于”与“鉴于”,“继而”与“既而”,“临时”与“暂时”,“另外”与“此外”,“屡次”与“一再”,“通过”与“经过”,“一定”与“必定”,“于是”与“因此”,“暂且”与“姑且”等。2.语意关系,如表目的,表原因,表条件与表假设,等等。3.有关搭配,如介宾搭配是否结构完整或使用恰当等。4.注意有关虚词的位置。二、关联词语的辨析及运用:1.掌握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复句的基本形式及关系词搭配。2.从整体上把握复句间的语意关系。3.比较辨析法。4.诵读法。主要是要结合语境,细心揣摩,体会语意是否通畅,等等。1、(93年)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解析:从上下语境来看,有“都”,所以“或”应改为“和”.2、(99年)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解析:“进而”是“继续往前、进一步”的意思,文句中不能表示出此意,只是对前面的总结。“进而”应改为“从而”。熟悉高考题型:3、(02年)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⑴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⑵你比他只是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⑶这几天我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同义词的能力。“一再”和“再三”都是副词,都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一再”多用于强调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句⑴是中美关系动荡,只能用“一再”。“多少”和“稍微”都可表示数量不多的意思,但在程度上“稍微”低一些。句⑵之意只能选“稍微”。“往往”和“常常”都表示事情不止一次发生,“常常”更强调时间相隔不久。句⑶之意只能选“常常”。4、(05湖南)纵然固然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__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解析:“纵然”:即使,表假设关系。固然:表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这里宜用“固然”。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介、连、助、叹、象声词。虚词的语法作用:副词——修饰、限制介词、连词——连接叹词、象声词——语气虚词的修辞作用:使语言的表达得准确、严密、委婉、曲折等,提高表达效果。1、单用:就、再2、配合用:又……又……也……也……越……越……不……不……3、与连词搭配使用:只要……就只有……才如果……就即使……也除非……才不论……都虽然……却宁可……不既然……就如:又、再又——已然拿着那着这封信,他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