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引擎人类文明的引擎————世界近现代科技成果世界近现代科技成果Page2一、英国工业革命(一)、概念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于英国,到19世纪中期,法、德、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Page3(二)、背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又为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英国是18世纪最大的奴隶贸易国,它积极参与罪恶的奴隶贸易……英国经济学家曾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英国产业革命史》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Page4材料二、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优势;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Page5圈地运动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18世纪初期至19世纪中期的圈地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Page6材料三、16~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西欧得到了迅速发展。英国的呢绒工业便是典型的例子,它成了英国的“民族工业”。17世纪,一些没有行会组织的新兴工业也发展起来,包括采煤、冶金、火药、造纸、造船业等等。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械发明的条件成熟Page7材料四、由于英国的林业资源正被耗尽,它很早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利用煤来冶铁。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英国大约每年生产约1000万吨煤。英国还发展起高炉,这种高炉能够生产大批量产铁。——[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原料Page8材料四、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Page9材料五、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102、条件②资本:①劳动力:③技术: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可能性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④原料:圈地运动、煤铁资源、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煤铁资源、殖民掠夺1、直接原因:国内:国外:圈地运动造就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圈地运动造就了广阔的国内市场18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世界市场的需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世界市场的需求求必要性3、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政治保障政治保障市场的需求(二)背景11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供不应求飞梭提高纺纱速度,但细而易断手摇纺纱机(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提高纺纱速度,但粗而结实提高纺纱速度,且细而结实提高织布效率40倍自动织布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