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语言鉴赏主要是对诗歌的词和句的鉴赏。•分为炼字和炼句两种。•一、炼字•即对“诗眼”赏析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诗眼:•1、点明主旨的关键字或句。•(诗中眼)•2、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字或词。•(句中眼)即“炼字”所炼字大多用了一些修辞,或者有活用现象,又或者色彩浓烈。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副词、叠词、拟声词等。1、点明主旨的关键字或句。(诗中眼)找出《旅夜书怀》的诗眼并简析。“独”字是诗歌的诗眼,因为这首诗就是表达诗人孤寂之情的。诗中的夜舟、沙鸥都是诗人漂泊无依、孤独命运的写照。高考链接06江西卷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问: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注意:诗中眼是全诗主旨所在。它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在答题时要结合主旨答题。答案:“交情”或“交情得似山溪渡”答题思路:1、找出诗眼2、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3、再次强调诗歌思想感情。2、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字或词。(句中眼)即“炼字”答题思路:1、解释字意。2、带入诗中赏析。3、表达效果。4、抒发的情感。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如:试分析“坼”与“浮”二字的好处?“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用这一雄浑壮阔的意境反衬出内心的孤独、凄凉。06辽宁卷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问: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高考链接如何分析表达效果注意:句中眼往往是为了写景状物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注重声色动静。1、在分析效果时,如用修辞要写明所用修辞及其修辞效果。活用要具体指出如何活用。修辞:拟人、双关、比喻活用:使动2、结合词语的词性和特点来分析如何突出意象,烘托意境的。所炼字大多用了一些修辞,或者有活用现象,又或者色彩浓烈。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副词、叠词、拟声词等。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后人评价本句的中“垂”和“涌”用得极好,你认为呢?试简析这二字的妙处。放眼岸上,孤星在天边遥挂低垂,“垂”字反衬出原野的广阔无边。纵目江上,月光在波涛中翻动如涌,“涌”字赋予了画面动态感,烘托出大江激荡奔流的气势。这两句极好的渲染出一幅雄浑壮阔的意境,与上联意境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作者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动词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双关,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溅”、“惊”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情感赋予花和鸟,烘托出凄凉的意境,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动词、拟人、双关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动词、拟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字展现了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雄伟壮观。抒发了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形容词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成对的黄鹂在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欢唱。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自由翱翔。本句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勾画出春意勃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