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第七届“图书文化周”开幕暨“书香杯”颁奖仪式在图书馆举行“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2009年11月15日上午9点,北京交通大学第七届“图书文化周”开幕暨“书香杯”颁奖仪式在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这标志着北京交通大学一年一度的“图书文化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高艳,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孙学雷,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BALIS馆际互借管理中心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长严潮斌,北京交通大学宣传部部长高沁翔,第七届“书香杯”评委会主任石俊晨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韩宝明主持。党委高艳副书记致开幕词。高艳副书记首先代表学校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感谢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兄弟高校图书馆对北京交通大学“图书文化周”和“书香杯”活动的关心和帮助,同时感谢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评委会专家和组委会工作人员。高艳副书记说,多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一直致力于在校园中营造一个“读好书、读到书、读懂书”的读书氛围,不仅在书中学习知识,更要读出人生、读出智慧、读到力量、读出品位,而此项活动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七年来,此项活动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交大这个工科背景的学校充满了人文气息。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被授予了“全民阅读基地称号”,成为首批获得“全民阅读基地”称号的七家图书馆之一,两所获奖的高校图书馆之一,唯一获奖的北京高校图书馆,这个荣誉既是对北京交通大学以往阅读文化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希望北京交通大学的阅读文化活动能够进一步开拓创新,丰富阅读领域和范围,使广大师生得到更大收获。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从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铸造大学精神着手,这是高等学校多年来思索的问题,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是第一重任,培养的不仅仅是获得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链,“图书文化周”就是链上的一个环节,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孙学雷为开幕式致辞。孙学雷副秘书长充分肯定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文化周”和“书香杯”活动多年来在大力培育和弘扬人文精神与传统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她说,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数次获得“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奖,在2009年年会上,又获得了中国图书馆学会首次颁发的“全民阅读基地称号”,成为图书馆界全民阅读活动的榜样,相信随着“图书文化周”和“书香杯”活动的深入开展,北京交通大学这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全国重点高等学府,一定会显示出更加丰厚的人文底蕴,展现出非凡的精神与风采,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长严潮斌教授也为开幕式致辞,称赞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文化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严潮斌教授还向在座的师生详尽介绍了馆际互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希望更多的师生能够享用这项服务。最后,严潮斌馆长预祝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会上举行了第七届“书香杯”读书征文活动颁奖仪式。本届“书香杯”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139篇,书香杯评委会副主任高民介绍了评审情况。从主题内容方面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书香杯”一贯的读后感、书评和人生感言类文章;第二类具有2009年特色,是学生们抒发国庆六十周年感言——特别是参加国庆阅兵式“交通运输方阵”的体会。本次征文活动作者的涵盖面广泛,以本科生为主体,还有研究生、教职工,甚至有已毕业离校的校友。远在黄骅市的海滨学院师生今年也第一次参加了征文活动。为了对稿件进行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审,“书香杯”组委会聘请了老中青结合、文理科结合的10位专家组建评委会。评委会制定了严格的评审标准,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评分。评审过程分为初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