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VIP免费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_第1页
1/24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_第2页
2/24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_第3页
3/24
绪论一、目的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二、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该采(带)区走向长度3600米,倾斜长度1100米,采(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和K2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各煤层瓦斯涌出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米,煤层露头为-30米。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版下方25米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12°(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三、课程设计内容1、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2、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或带区下部平车场(绕道线路和装车站线路)线路设计;设计采(带)区综合柱状图柱状厚度(m)岩性描述————————————————8.60灰色泥质页岩,砂页岩互层---------------------------------------------------8.40泥质细砂岩,碳质页岩互层0.20碳质页岩,松软3.5K1煤层,=1.30t/m3-----------------------------------4.20灰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互层,坚硬------------------------------------------7.80灰色砂质泥岩0.2-0.5K2煤层-----------------------------------------4.60薄层泥质细砂岩,稳定················3.20灰色细砂岩,中硬、稳定2.50K3煤层,煤质中硬,=1.30t/m3。。。。。。。。。。。。。。。。。。3.50灰白色粗砂岩、坚硬、抗压强度60—80Mps。。。。。。。。。。。。。。。。。。24.68灰色中、细砂岩互层四、进行方式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采矿学》所学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设计者之间可以讨论、借鉴,但不得相互抄袭,疑难问题可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本课程设计要求方案进行技术分析与经济比较。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区储量与服务年限1.1.1采区生产能力选定为120万t/a1.1.2.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1)采区的工业储量Zg=H×L×(m1+m2+m3)×γ(公式1-1)式中:Zg----采区工业储量,万t;H----采区倾斜长度,1100m;L----采区走向长度,3600m;γ----煤的容重,1.30t/m3;m1----K1煤层煤的厚度,为3.5米;m2----K2煤层煤的厚度,为0.2-0.3米,取平均0.35米;m3----K3煤层煤的厚度,为2.50米;Zg=1100×3600×(3.5+0.35+2.50)×1.3=3268.98万tZg1=1100×3600×3.5×1.3=1801.8万tZg2=1100×3600×0.35×1.3=180.18万tZg3=1100×3600×2.50×1.3=1287万t(2)设计可采储量ZK=(Zg-p)×C(公式1-2)式中:ZK----设计可采储量,万t;Zg----工业储量,万t;p----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本设计条件下取80%。永久保护煤柱:(采区边界永久煤柱损失量和上山煤柱损失。采区两边边界保护煤柱取10米,采取上部边界煤柱取20米保护煤柱下部边界取30米保护煤柱;上山之间煤柱取20保护煤柱米上山两侧煤柱各取去30米保护煤柱)Pm1=20×3600×3.5×1.3+30×3600×3.5×1.3+10×2×(1100-20-30)×3.5×1.3+30×2×(1100-20-30)×3.5×1.3+20×(1100-20-30)×3.5×1.3=129.6750万tPm2=20×3600×0.35×1.3+30×3600×0.35×1.3+10×2×(1100-20-30)×0.35×1.3+30×2×(1100-20-30)×0.35×1.3+20×(1100-20-30)×0.35×1.3=12.9675万tPm3=20×3600×2.5×1.3+30×3600×2.5×1.3+10×2×(1100-20-30)×2.5×1.3+30×2×(1100-20-30)×2.5×1.3+20×(1100-20-30)×2.5×1.3=92.625万t采区设计可采储量:ZK1=(Zg1-p1)×C1=(1801.8-129.6750)×0.75=1254.093万tZK2=(Zg2-p2)×C2=(180.18-1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