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理解开始幼教工作做久了不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也会遇到家长们形形色色的求助。其中孩子任性就是让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家长会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总是和大人对着干,有时还会无理取闹……情景一:绘画活动前老师眼神示意小值日生到柜子上取彩笔,健健和坐在他旁边的妞妞一起去拿笔,老师说:“健健回来吧,不用去两个人。”健健筋着鼻子说:“老师你不是让我去拿吗?”“妞妞已经拿了笔了,你就回来吧。”健健还坚持说:“你就是看我,让我去拿笔的!”说着就哭起来,越哭声愈大……情景二:早晨,壮壮爸沉着脸拉着壮壮的胳膊把他拖到幼儿园门口,老师看到壮壮的小脸憋得通红还挂着泪。“这孩子,大晴天的非要带把雨伞,不让带就哭个没完,越大越不听话……”壮壮爸真着急了。情景三:收整玩具的时间到了,孩子们忙着把拼插的塑料花片拆开收起来。这时候听到然然尖利的大叫了一声,紧接着她就大哭起来,“我不让你拆,不让你拆!”然然一边说一边把源源推开。源源告状说“是她不收玩具的。”面对孩子任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分析原因,因为孩子开始任性都有是有原因的,而孩子长期任性总是和他所在的教育环境相关。一、理解孩子任性的心理因素。“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抗拒、不服从外来的管教;不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任性常表现在孩子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之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任性起源于他们内心的需求。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面对孩子的“任性”,成人都要正确看待,妥善处理,不要把孩子的表现一概归为无理取闹。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是自我意识的萌芽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有了“自我”的意识,孩子也就有了“独立自主”的渴望,想按自己的心意去做。这段时期,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更甚。此时,孩子的自我抑制能力弱,喜爱坚持自己的主张,这就是孩子不听话、事事反抗的原因。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反抗是很正常的。只要与孩子进行沟通,正确疏导即可。二、理解孩子任性事件的诱因。幼儿虽然年龄小容易任性,但只要成人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每次孩子任性都是有诱因的,找到这些诱因成人才好解决问题。多数情况下是幼儿内心有了需求,而这种需求不被成人或同伴接受、认可,由此幼儿内心产生了矛盾,在情绪、自我控制力尚且薄弱的时候任性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壮壮任性的诱因:老师了解原因前一天下雨彬彬带了一把伞,壮壮说自己也有小伞明天带来给彬彬看,可是第二天没下雨,家长不知道孩子昨天的约定不让壮壮带伞,壮壮觉得约定的事情不能完成很不高兴,软磨硬泡也不奏效所以就闹情绪了。健健任性的诱因:平时老师总是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做事情,健健是插班生,年龄比其他幼儿小,而且没有上过中班,在老师心里他还是个小不点儿。但是健健觉得自己长大了,刚插班的时候他都没哭过。健健愿意为小朋友们服务,并且他渴望老师委派给他任务,当愿望落空是孩子内心很失落。然然任性的诱因:然然觉得自己拼插的小哑铃非常棒(在别的孩子眼中也许这算不了什么)所以她是想放在展示台上,结果让别人把她的杰作毁了,然然很恼火。三、理解孩子任性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化解。1.小孩子是会“欺负”大人的,约法三章防患未然:幼儿任性的表现一般都有规律,成人要多留意,当孩子要出现任性时,及时对孩子讲好条件,提前立规矩,对其“约法三章”,如果孩子做不到,就要取消此活动。力争把孩子的任性扼杀在萌芽阶段。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成人要舍得拒绝,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曾对已为父母的人说过:“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那任性也就让你无法收场了。孩子一旦出现了任性,可通过让孩子选择的办法来帮助他。比如想让孩子停下他一直在在进行的区域游戏,我们不防让他选择到底要玩五分钟还是三分钟这时的孩子会毫不犹豫在说“五分钟”,等到时间一到,孩子再想反悔、任性也就不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