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制造观的新变革VIP免费

制造观的新变革_第1页
1/20
制造观的新变革_第2页
2/20
制造观的新变革_第3页
3/20
制造观的新变革微软,一个并不以物理资源为生存基本支撑的的公司,却笑傲“江湖”。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前所未有但将成为未来普遍现象的事实表明,当企业无形资源形成的增量超过有形资源时,或者说知识战胜资本时,有关竞争与成功的定义需要改写了。安达信咨询公司研究发现,当发达国家的经济从制造业向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时,各种不断变动的市场对公司的形态与种类正产生一种相似的根本性影响。制造业的基本产品,如钢铁、铝和化工产品以及纺织制品和加工食品,其生产需要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并且这些固定投资一旦建成,其改变和移动的程度就要受到限制。现在,像印度和韩国这样快速发展的经济,正承担着制造业的角色。西方公司不得不去寻找其他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一些公司认为,知识是唯一的长期可持续资源。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知识制胜规律”仅适用于微软,ORACLE等这些具有明显知识特征的企业,而制造业只是一个与知识企业相对立的概念;是否也意味着知识企业以知识为原料,创造知识载体,而制造企业以一种物质为原料,制造另一种物质。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确实了解世界发生的变化。自 70 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或“新经济”出现过多种说法。先是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的“电子技术时代”;1973 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 贝尔( Daniel.Bell)的“后工业社会”;1980 年,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A.Toffler)的“后工业经济”;1982 年,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J.Naisbitt)的“信息经济”;1986 年,英国福莱斯特的“高技术经济”; 1990 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第一次提出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目前,又出现了“网络经济”、“E经济”等概念。彼得 . 德鲁克( Peter Drucker)将这个新的世纪称为“后资本主义”社会,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生产的含义”不再是资本,也不是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而是知识。他在1993 年的“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写到:“创造财富的活动既不是为生产性使用配置资本也不是配置劳动,现在,价值来源于生产率和创新,两者都是知识的运用。”知识可以使人们制定更为明智的决策,可以使人们进行更好的产品开发、流程设计、库存控制,知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了价值。预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制造观的新变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