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君子:沽名钓誉,谋国无成引言:随着《大秦帝国之崛起》(以下简称《崛起》)的热播,战国历史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崛起》中,战国四君子悉数登场,然而四君子无论在智商和情商上,都让观众有些不满,与印象中完美的四君子形象相距甚远。大家认为《大秦帝国》系列的主角是秦国,在主角光环之外,战国四君子的形象自然是被编剧抹黑啦。那么,历史上的战国四君子是不是你心中那个完美的战国 Boys 呢,我们拭目以待。齐•孟尝君•田文:沽名钓誉,谋国无成《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田文霍青饰战国后期,各诸侯国贵族养士之风兴盛,养士甚至已经上升为诸侯公卿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些诸侯公卿更是把网罗人才、礼贤下士作为展示自己实力和名望的一种手段。这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然而在我看来,“四公子”或沽名钓誉,或谋国无成,或二者兼备,与大家印象中的君子形象可能并不相同。不熟悉的读者可能会认为四人是同一时期的人物,我只能说是也不是。以秦国为主线,孟尝君活跃在秦惠文王末期、秦武王时期和秦昭襄王早期,而其他三人活跃在秦昭襄王中后期,所以尽管四人都在秦昭襄王时代生活过,然而孟尝君与其他三人并无交集。我们从孟尝君说起,孟尝君是典型的“沽名钓誉,谋国无成”之人。司马光认为,孟尝君养士是在树立私人小恩,是为了一己私利,并不能为国为民谋求福祉。孟尝君的养士行为实际上是在搞小团体,营造一己私利罢了。几千名食客常聚于孟尝君门下,这些人都觉得孟尝君和自己的关系非常铁,我们可以想见,孟尝君的名声想不传遍天下都难。“士”为中国古代四民之首。传统社会对“士”的要求很高,“士”的志向担当和克己精神远远高于常人,“士人”要有不同常人的救世情怀,这种救世情怀在孔子那里被称为“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而孟尝君所养之“士”的身上却看不到这种精神和情怀,他养的“士”是些什么样的人呢?“鸡鸣狗盗之雄”、玩弄权术的奸诈之辈、卖身投靠丧失人格的无耻之徒、口是心非的伪君子,如信誓旦旦的三先生、“内与夫人相爱”的好色之徒、“假公济私”者、贪蝇头小利而不识大体的无知蠢材。孟尝君的“士”几乎没有一个是正直的知识分子,而是一批货真价实的社会渣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各种社会渣滓麋集到孟尝君门下并非偶然,孟尝君本身就是一个流氓恶棍。正...